目前初步计划采用macbook air m4(32G内存,1T硬盘)+40寸(5120*2160)显示器,替代目前的imac27寸(2015)。
主机方面,一个macbook air即可移动办公,又可以外接超大屏来长时间工作,而目前的imac+macbookpro造成需要维护两个开发环境,其中macbookpro利用率比较低,很浪费。
以mac的硬件和系统更新频率来看,性价比比较高的方案是用好前五年,硬件在前五年可以随时更新最新的操作系统,后五年则只能锁定老系统运行。
我的imac2015是2018年五折买入,至今已经用了7年,消耗的是生命周期后半截。这其中,前一半时间是以办公室工作为主,回家后基本不干活,后半截是居家办公,七年中一直是主力机。
新方案中的显示器纠结了比较久,一度计划选择57寸超宽5k屏(5120*1440),后来考虑开发的话,尽管超宽屏字体大一些,但太宽了,窗口全部横向排列,似乎不是很好的选择,而40寸(5120*2160)显示器相对集中,窗口即可横向排列,也可以纵向切分,更适合多窗口开发场景。
以上是我的初稿,以下是grok整理后的版本
我计划升级我的工作站,用 MacBook Air M4(32GB 内存,1TB 硬盘)搭配一台 40 英寸(5120×2160)显示器,替换现有的 2015 年款 27 英寸 iMac。
主机选择
MacBook Air M4 兼顾移动办公和外接大屏长时间工作的需求。相比之下,目前的 iMac 和 MacBook Pro 组合需要维护两套开发环境,而 MacBook Pro 的使用率较低,显得有些浪费。新方案以一台 MacBook Air 为核心,既高效又简化了维护。
硬件生命周期
根据 Mac 的硬件和系统更新频率,前五年是性能和系统更新的黄金期,可流畅运行最新 macOS;后五年则可能因硬件限制只能使用较老的系统。因此,性价比最高的策略是用好前五年的性能。我的 2015 年款 iMac 是 2018 年以五折价格购入,至今已使用 7 年,处于生命周期的后半段。前三年主要用于办公室工作,回家后几乎不使用;后四年转为居家办公,一直作为主力设备。
显示器选择
在显示器选择上,我曾考虑一台 57 英寸超宽 5K 屏(5120×1440)。超宽屏字体更大,但窗口全部横向排列,对开发场景不太友好。经过比较,我选择了 40 英寸(5120×2160)显示器。这种尺寸和分辨率更适合多窗口开发,既支持横向排列窗口,也方便纵向切分,视觉焦点更集中,提升工作效率。总结
新工作站以 MacBook Air M4 和 40 英寸 5K 显示器为核心,兼顾性能、便携性和开发效率,取代老旧的 iMac,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