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观察

  • 即日起本站域名由futuremeng.com变更为futuremeng.sincebirth.space

    不打算续费了,com域名有涨价了,太贵了,有这个钱还是给孩子多吃几次汉堡吧。

    索性继续用上次买了十年的space域名,作为一个中年老男人,能有自己的博客空间已属不易,就不要太讲究域名的事情了。

  • 神奇的老张

    在这个小区买房的时候,看过一个跟现在买的这套差不多的房子,户型一样,都有院子,而且实际上更大,院子分为两个部分,小路南侧的被邻居占了,尽管院子都是公共绿地而已,剩余的院子跟我现在这套还是一样大,或者更大一点,而我更在乎的是那个惹不起的邻居,后来才知道,他就是老张。

    遗憾的是,我躲开了老张,买下的这套房子有两个一样不好惹的邻居,一个对门的老于,一个楼上的老王,好在这两家都因为自己家里的原因搬走了,新来的房东倒是相处得好很多。

    尽管我连小区业主群都退了,还是跟老张产生了一些交集,有一个固定车位的临时使用权就是拜他帮忙搞到的,不是直接找他,是楼上的新邻居代话,楼上的曹先生承接了我让渡的我窗下的临时车位。如此看来,老张似乎是一个比较霸道还很讲道义的人。

  • 随大流写一下过年感受

  • 恬不知耻的课文

    因工作需要,研究某教辅的数字化编排,样稿中第一篇课文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我找来课文一读,差点恶心死。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小学,太不合情理了,于是我搜到这篇文章:“三年级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云南作家吴然为什么写这篇课文?”,由“人教童书”发布。

    作者自述背后的故事,揭开了谜团,划线是作者对实际情况的描写,红线是环境,绿线是故事,结果到了被选为课文的他自己那篇所谓散文,就完全不说人话了。不是不知道事实,却故意扭曲甚至编造,也许是撒谎惯了的缘故吧,为学习这样的课文的孩子们悲哀,包括我的已经读了这篇课文的女儿和过几年也要读这样的课文的儿子。

    附上作者简介:

    吴然(1946~),原名吴兴然,云南宣威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春城晚报社高级编辑。1973年在《云南日报》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曾获中国作协第二、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作品选入上百种选本,其中《新年礼物》《珍珠泉》《杨梅会》等被编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已出版散文、散文诗集《歌溪》、《一碗水》、《我的小马》(台湾版)、《小鸟在歌唱》、《天使的花房》等10多部。
      他在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和小学教师。后调《春城晚报》作编辑,1985年起主编该报《小橘灯》儿童副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80年代以来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出版有散文、散文诗集《歌溪》《凉山的风》《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

    来源:http://www.lbx777.com/yw05/dqsxd/zzjj.htm

  • 北京的电动车

    这里的电动车说的是电动自行车,我的第一辆电动车是2008年在武汉买的圣宝龙,车很好骑,算是电摩吧,武汉发大水的时候,可以在没了车上的水里畅行无阻,后来在光谷鲁巷广场附近被偷了,那会儿比较流行偷车。第二辆我去买了一个油电两用的车,发动机是杂牌子,老坏,底盘低,在过减速带的时候撞坏了漏了机油拉缸,去修车花了400,那次修车跟修车师傅聊天倒是有些收获,他说武汉当年去北京的学生老多了,有一个四百人的碑,都是没回来的,每年孩子们的家长们都去祭奠,我没去找这个碑。

    后来这个油电两用车还被我托运到了北京,遇到警察叔叔就关掉发动机,改用电,发动机是隐藏的,排气筒也是隐藏的,不仔细看的话看不到,躲过了几次检查,后来又老坏,我就懒得修了,买了汽车,就不骑了,最后搬家的时候也没有带那个车架子,就算是扔了。

    今年暑假去镇远古城,那个地方就是一条步行街,汽车不让进,可以骑电动车,所以各个旅店都租电动车,我们也租了一辆,老婆坐后面,被老婆抱着的感觉很好,我被种草了。

    这两天在闲鱼上研究各种电动自行车,才发现这真是一个大江湖。便宜的有几百块的,贵的有一两万的。总体来讲,用车的人是三大类,一个是外卖员,一个是上班族和玩家,一个是接送孩子的。外卖员基本上用不了新国标的车,太慢,以至于大火了一种外卖专用新国标电动车,这种车虚标严重,不过这个虚标是标低,1500w的电机标称400w,以应付上牌,其他各项配置也远高于一线品牌,可称是物美价廉,只是毕竟是假国标,非外卖员一般不买。第二类是上班族和玩家,因为停汽车不方便或者根本弄不到牌子,只好骑电动车,不愿意亏待自己,所以很多人去买高价的小牛之类,进而还有很多改装,四五千的车能改成一万两万。第三类是接送孩子的,可以选最便宜的,新车一千多,二手也就几百,跟自行车差不多,只有一个大梁,没有车壳,轮胎也比较窄,没有什么美观度可言,也可以选雅迪之类的三四千的车,带壳子,这两年出的壳子还比较漂亮。

    我盯了好几天,收藏了几十辆车,差不多有一半的车已经卖掉了。大部分都是个人出的,也有个别是电动车专卖店置换的二手车,开始我比较回避这种车,后来看看感觉也可以,但他们手上的车一般相对旧一些。网上看车的信息一个是看总里程,一个是看购买时间,像小牛这种可能不太容易篡改里程,其他的可以直接重置里程。

    总结下来,出手最快的是新车,6个月以内的,要的钱又不算高的,可以直接按型号比价,盯了好几个,都是一犹豫就有人出手。最后买定了一个开了三百多公里的雅迪DQ6,车体是银色,车座是红色,样子比较讨喜。比新车便宜一千二。

  • ID6 Crozz行驶7000公里问题小结

    1. 传感器误报,充电时曾多次显示电动单元故障,客服有告知两次停车后自动消除,启动车辆时出现过几次sos故障,停车后自动消除,未升级。
    2. 车机内集成的在线媒体内容很多儿童不宜,需要设置安全模式。
    3. 4G信号较弱,经常断线,有一次无法自行恢复,到4S店消除。
    4. 在线媒体来源较少,缺少高质量内容,对连载内容无法直接定位或连续播放。
    5. 尾门踢脚感应不灵敏,基本没有打开过。
    6. 车机内导航缺少导航途中添加目标方向上的沿线搜索功能,如添加充电站、公共厕所、餐厅等。目前的搜索结果跟当前导航路径无关,不够便捷。
    7. 导航中充电站导航缺少充电桩空闲状态显示和预约功能。
    8. 导航中充电桩缺少现状反馈,有的充电站长期被占用或封堵,属于完全无法使用情形,在石家庄市去了两个充电站都是如此。希望充电桩筛选增加“最近使用”,最近有人充电的。
    9. 车队功能不好用,大概需要重新设计。
    10. 没有车内温度显示。
    11. 官方App必须退出重启才能刷新车辆状态,断线后无法自动重连。
    12. 优驾规则不明确,越开越少,不开更多。
    13. 车辆授权账户增加充电时使用主账户额度代付,主账户事先授权。
    14. HUD希望能调整大小,目前显示较小,不容易识别,反而不如低头看小屏。
    15. 在线客服基本上不能响应问题,都推到销售专员去了。

    以上是大众主动邀请填写的反馈,已经顺便发给了水木车友群,在这里也贴一下,供打算买这个款车的朋友参考。

    总体上,没有遇到大问题,开了几千公里,右前轮轮毂蹭了一下马路牙子,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损伤。

  • 合谋骗自己的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轻松的感觉

    为了谋求发展,已经两次转回国营单位的机会,尽管两次都不是因为能力不行,而是因为学历太低而被拒。在审查的等待期里,尽管有着对新的起点的期待,也有伴随而来的一种紧张,似乎要给自己套上一种枷锁,让我不再那么自由,或者是一种面具,需要更多的伪装。

    这种感觉严重的时候竟然能够导致我睡眠不佳,夜半醒来几乎是我从未体验过的。曾有朋友二人高歌狂舞,而我倒在沙发上酣睡不醒,最终薰染得他们也去乖乖睡了。

    退却下来,又要找一点新的安慰,于是打开kindle,重读起了胡适,发现跟以前读的感觉不一样了,以前没有想过那么多旧的东西,现在倒是经历过一些了,读起来,就有了一些感受。相比起来,胡适依然是新的,至少放在现在还不过时,甚至,现在都不太可能有人这么说话了,连于老师都躲到五台山去了,尽管偶尔憋不住还是会学起以前某位假借保姆名义发言的人那样,用狗狗阿武的名义说一些自己想说的话。

  • 汽车统一定价策略下的营销空间

    大众新能源车的销售一改之前4S店进货再销售的模式,改为厂家直销,4S店挣服务费的方式,希望能统一定价,但又跟特斯拉直接建直营店的方式不一样,毕竟之前的销售网络还是要支持的,毕竟还主打卖油车。但是统一定价了,4S的营销空间又在哪里呢?如果只是大众或者合作厂这一级来做营销,给4S店导流,4S店就太被动了,毕竟4S店也不是按区域划定销售范围的,店跟店之间依然是竞争关系。

    为了获取更多的销量,4S店依然会拿出一些营销费用,一部分作为主动营销,一部分作为被动营销,当然,目前主动营销的部分没有体会到。并没有收到来自4S店的主动推荐,只看到厂家在朋友圈投放的一些广告。4S在新能源主动营销上能做的似乎不是很多,首先客户群体很小,每年北京也就是几万个指标,这些指标的信息非常分散,买车的刷的比较多的是汽车之家和易车这些网站,但这些网站现在玩的有点太重了,估计不是一般4S店能负担的起的,顶多是厂家投放一些广告。

    4S店主要还是靠上门以后的被动营销,但厂家统一了价格之后,能做的很少,但4S店终归最擅长的还是赠品这些策略,无非送点贴膜脚垫什么的,看上去就有几千块的空间,只要有一个店送,其他店就都要送,买车的随便一转就知道了,只去一家店就下定的客户估计很少。虽然厂家也会回访,但毕竟在这方面买家和4S店利益反而是一致的,成交了4S店才有钱赚,买家帮4S店隐瞒赠品信息也对自己有利。根本上还是4S店之间的竞争造成的。但目前不清楚厂家给4S店的服务分成是按什么模式,是否精细化到了像链家那样,把客户信息收集、带看/试驾、深度体验等当成细分的服务,而不是只把成交当成提取服务费的唯一依据。细分一定程度上能环境4S店通过变相降价来获取最终成交,但也给厂家整合这些销售资源带来更多的复杂度,同时,细分之后,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博弈困境,不排除一些4S店之间会形成一些同盟关系,来最大化自身的利益,弱化厂家的服务费议价能力。

  • 如何做好一个汽车自媒体

    (1)找到一辆试驾车,号称是自己团队买的,当然,不排除确实有团队到了换车的时候,正好买下这辆车来做评测,但从成本角度考虑,如果需要做激烈驾驶的测试,顶多也是找一个愿意出力的车主,给一些损耗费,测试完了换换刹车和轮胎。

    (2)主机厂针对一个车型放出来的消息很少,保密做得还是挺好的,对仅有的一些信息,换着花样的陈述,应用各种话术,但归根结底是只有那么一点信息,其他的都是反复说,或者直接照抄别人的,最过分的是拿几张图就开始录音,做假视频。

    (3)很难找到一个深度交流的社区,汽车之家的车型群,能够发布即时消息,但大家聊不深,最多的时候抱怨一下厂家信息太少,配置不合理。

    (4)水木的新能源版是我能找到的唯一的比较干净的社区,但人气不好,似乎现在的人都丧失了共同交流的能力,即使自己看过了车也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