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偶尔动笔

  • 我的GPU服务器一个月之后复活了

    我的两个3090躺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内我换了一个m2 max,差一点就放弃这个GPU服务器了,但后来发现有一些方案还是无法兼容的,比如这个MinerU,在m2上似乎就跑不起来,我没有太多时间去研究细节,毕竟去年还给MinerU写了个接口,现在官方已经自己出了接口,我就放弃自己的fork版本了。

    GPU服务器还是要保留,作为本地开发的必要环境。一则部署一些需要持续提供的在线服务,可以是异步的,一个则是像MinerU这种在选型或者调试阶段的部署。

    再说一点MinerU的细节,我用china去build的时候不成功,因为无法连上ubuntu官方的某些网址,用global的时候,连基础镜像也获取不到,但很奇怪的是在m2上就build成功了,于是我想把镜像发布到aliyun,结果这十几个G的镜像总是推送失败,于是我跟grok学了另外一个方式:

    docker save -o mineru.tar registry.cn-beijing.aliyuncs.com/futuremeng/mineru:latest

    然后在ubuntu上,用docker load加载这个镜像,我已经完全离线了。

  • 用什么方式反诈才是真反诈?

    1. 优化宣传形式,增强吸引力和互动性

    • 问题:当前“反诈第一课”以讲座、直播为主,部分公众(尤其年轻人)反馈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难以深入基层或留守群体。
    • 改进建议:
      • 短视频与游戏化宣传: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制作剧情化、幽默化的反诈短视频(如模仿诈骗套路),或开发反诈小游戏(如模拟识别诈骗短信),增加趣味性。参考案例:2023年广州公安推出反诈情景剧,点击量超5000万。
      • 明星与KOL联动:邀请流量明星或网络红人参与反诈宣传,结合直播答题、抽奖等形式,提升关注度。如2025年“全民反诈在行动”活动中,部分地区已尝试邀请本地网红代言。
      • 定制化内容:针对不同群体(如学生、老年人、农村居民)设计专属宣传。例如,老年人可通过社区电视播放简短反诈动画,农村地区可利用村广播循环播放案例。
    • 预期效果:提高宣传覆盖率和记忆度,网络平台反馈显示,短视频宣传的转发率比传统讲座高3-5倍。

    2. 强化精准教育,融入日常场景

    • 问题:当前反诈教育多集中于开学季或宣传周,持续性不足,且部分学校强制观看或下载APP引发反感。
    • 改进建议:
      • 嵌入课程与生活:将反诈教育融入中小学、高校必修课(如信息技术课)或日常场景(如校园Wi-Fi登录需答反诈题)。2025年天津部分学校已试点反诈知识进课堂,学生参与度提升20%。
      • 情景模拟培训:组织模拟诈骗演练(如假客服电话、钓鱼链接),让公众在安全环境下体验并学习应对。浙江杭州2024年试点反诈体验馆,反馈良好。
      • 社区与家庭联动:通过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向家庭发放反诈手册,鼓励家长与子女共同学习,弥补老年群体接触宣传少的短板。
    • 预期效果:提升反诈知识的内化率,减少因一次性宣传导致的遗忘。

    3. 改进执法与服务,增强公众信任

    • 问题:部分公众对警方反诈干预(如强制核查信息)感到不适,追赃难和破案率低导致信任下降。
    • 改进建议:
      • 优化干预方式:公安机关应规范反诈预警流程,避免过度干预(如查看隐私信息),并在电话预警后提供清晰指引,而非强制到派出所。2025年上海试点“非接触式预警”,通过短信+APP推送,降低投诉率。
      • 加强追赃力度:建立快速追赃机制,优先冻结涉案账户,公开追赃进度。公安部2023年数据显示,追赃比例仅约20%,需提高效率以增强公众信心。
      • 透明化破案数据:定期发布反诈成果(如破案数、挽损金额),并通过网络平台等社交媒体回应公众疑问,减少“警方不作为”的误解。
    • 预期效果:提升公众对反诈工作的信任,鼓励主动报警和配合预警。

    4. 技术赋能,精准打击与防范

    • 问题:诈骗手法迭代快(如AI换脸、深度伪造),公众难以及时识别,国家反诈APP普及率仍需提升。
    • 改进建议:
      • 升级反诈APP功能:增加AI实时检测(如识别钓鱼链接、伪造语音),并简化注册流程,提高使用率。2025年APP下载量已超1亿,但活跃用户占比仅约30%,需优化体验。
      • 大数据精准推送:利用运营商和互联网平台数据,针对高危人群(如频繁接收境外来电者)推送个性化预警。2024年广东试点大数据反诈,预警成功率达85%。
      • 跨部门协作:加强公安、银行、通信运营商联动,快速拦截诈骗资金流和信息流。如2025年公安部与银联合作,试点即时冻结可疑交易,挽损率提升10%。
    • 预期效果:技术驱动可降低诈骗成功率,公安部数据显示,预警拦截成功率从2023年的70%提升至2025年的80%。

    5. 鼓励公众参与,形成群防群治

    • 问题:当前反诈多为自上而下推动,公众主动参与度低,部分受害者因羞耻感不愿报警。
    • 改进建议:
      • 激励机制:设立反诈举报奖励,如提供线索或协助破案可获小额奖金。2024年福建试点“反诈先锋”奖励,举报量提升15%。
      • 去污名化宣传:通过案例分享,强调被骗非个人过错,鼓励报警。公安部2025年宣传已开始突出“报警不丢人,沉默才危险”。
      • 社区反诈联盟:鼓励居民、物业、企业组建反诈小组,定期分享案例和防范技巧。上海闵行区2024年试点社区反诈小组,辖区诈骗案件下降12%。
    • 预期效果:增强公众主动性,形成全民反诈氛围,类似“人民战争”模式可降低诈骗发生率。

    综合对比与可行性

    方式优势挑战可行性
    短视频/游戏化高传播率,吸引年轻人制作成本高,需持续更新
    嵌入课程/场景长期效果好,覆盖学生需教育部门配合,执行不均
    优化执法服务提升信任,鼓励报警需规范流程,资源投入大中高
    技术赋能精准高效,拦截率高技术开发成本高,隐私争议
    公众参与形成群防群治,成本低需长期激励,初期参与度低

    总结与建议相比“反诈第一课”的单一宣传,更好的方式是综合运用短视频+情景教育+技术拦截+公众激励,形成多维度反诈生态。短期内,建议优先推广短视频宣传和APP功能升级,因其成本相对低、覆盖面广,且能快速吸引公众关注。长期看,需加强执法透明度和追赃效率,同时平衡隐私保护,以重建信任。个人可通过关注公安部官方账号(如@中国警方在线)获取最新反诈资讯,并安装国家反诈APP,开启来电预警功能。

  • 失业的自由

    小红书上一个流派是图书馆视频,随着这几年失业潮,明智的失业者选择了往日冷清的很的图书馆。

    以前图书馆没有人去,以至于图书馆的考核指标主要是馆藏量,这个量对纸书而言,甚至简化成了复本数,连质量都不看了,这也就塑造了庞大的垃圾馆配书产业,而对于数字出版而言,为了凑容量,往往需要把电子书多拷贝几次,来达到若干个G的容量要求。

    尽管有了一些市场,但似乎干个体的和干体制的界限依然很清晰,不管是党政体制,还是大企业体制,不光是身份上的界限清晰,更是思想上的界限清晰,甚至有一种敬畏和恐惧。

    市场环境的大改变,把一些人挤出了体制,不管是政府裁员还是国企裁员,还是其他公司裁员,都是把人从体制里挤出来,这反而给了人自由,其中一种自由就是图书馆自由。

    自由的人进了图书馆,第一阶段是充分的享受前一轮图书馆建设带来的便利,明亮的空间,免费的水,免费的电。但是,接下来,自由的人多了,图书馆也变成了稀缺的资源,想进图书馆而不得,就自然生出一些诉求。

    图书馆进得久了,也就成了图书馆的老人儿,老人儿熟悉了环境,自然慢慢也能发现一些图书馆的弊端,比如那满架的烂书,占着位置,浪费了公帑,中饱了私囊。想必,这些老人总有一天能关注到这些。

    老人们慢慢熟悉了,同桌,同乡,同好,就都相互认识了,加了好友,有了组合,有了新的想法,终于有一天,结伴走出图书馆,走向新的世界。

  • 我的下一代前端开发工作站

    目前初步计划采用macbook air m4(32G内存,1T硬盘)+40寸(5120*2160)显示器,替代目前的imac27寸(2015)。

    主机方面,一个macbook air即可移动办公,又可以外接超大屏来长时间工作,而目前的imac+macbookpro造成需要维护两个开发环境,其中macbookpro利用率比较低,很浪费。

    以mac的硬件和系统更新频率来看,性价比比较高的方案是用好前五年,硬件在前五年可以随时更新最新的操作系统,后五年则只能锁定老系统运行。

    我的imac2015是2018年五折买入,至今已经用了7年,消耗的是生命周期后半截。这其中,前一半时间是以办公室工作为主,回家后基本不干活,后半截是居家办公,七年中一直是主力机。

    新方案中的显示器纠结了比较久,一度计划选择57寸超宽5k屏(5120*1440),后来考虑开发的话,尽管超宽屏字体大一些,但太宽了,窗口全部横向排列,似乎不是很好的选择,而40寸(5120*2160)显示器相对集中,窗口即可横向排列,也可以纵向切分,更适合多窗口开发场景。


    以上是我的初稿,以下是grok整理后的版本


    我计划升级我的工作站,用 MacBook Air M4(32GB 内存,1TB 硬盘)搭配一台 40 英寸(5120×2160)显示器,替换现有的 2015 年款 27 英寸 iMac。

    主机选择

    MacBook Air M4 兼顾移动办公和外接大屏长时间工作的需求。相比之下,目前的 iMac 和 MacBook Pro 组合需要维护两套开发环境,而 MacBook Pro 的使用率较低,显得有些浪费。新方案以一台 MacBook Air 为核心,既高效又简化了维护。

    硬件生命周期

    根据 Mac 的硬件和系统更新频率,前五年是性能和系统更新的黄金期,可流畅运行最新 macOS;后五年则可能因硬件限制只能使用较老的系统。因此,性价比最高的策略是用好前五年的性能。我的 2015 年款 iMac 是 2018 年以五折价格购入,至今已使用 7 年,处于生命周期的后半段。前三年主要用于办公室工作,回家后几乎不使用;后四年转为居家办公,一直作为主力设备。

    显示器选择

    在显示器选择上,我曾考虑一台 57 英寸超宽 5K 屏(5120×1440)。超宽屏字体更大,但窗口全部横向排列,对开发场景不太友好。经过比较,我选择了 40 英寸(5120×2160)显示器。这种尺寸和分辨率更适合多窗口开发,既支持横向排列窗口,也方便纵向切分,视觉焦点更集中,提升工作效率。总结
    新工作站以 MacBook Air M4 和 40 英寸 5K 显示器为核心,兼顾性能、便携性和开发效率,取代老旧的 iMac,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

  • 既然短信签名审核那么严格,为什么不让运营商统一同一个短信验证码模板呢?

    短信最主要的一个使用场景就是短信验证码了,运营商提供一个由工信部指定的短信验证码模板,一个4位,一个6位,岂不是很简单一件事情,为什么要把精力和时间浪费在签名审核上呢?

  • 个人博客服务器从Ubuntu16升级到了Ubuntu22

    因为阿里云的ECS开了性能限制,博客有几个访问就挂掉,索性整体迁移一下系统,于是把dnmp整个文件夹备份到本地,然后停机,换镜像,启动,再scp把文件放回去(这里其实应该打包下载和上传,会快很多)。然后用dnmp里面的一键启动命令恢复环境,最后docker compose up -d启动网站。

    不过这中间因为周末玩耍耽误了几天,幸好这个博客也没有多少人。

  • 开放式小区计划

    这个计划失败了,也成功了。

    推墙没有成功,但至少门开放了。如果小区没有了院墙,世界会更美一些吧,至于大家担心的小区内道路有车通行影响安全,实际上不会比现在更差,本来也没有实现人车分流,反而,如果小区没有了围墙,车可以很快并入公共路网,小区内的汽车转圈更少。当然,这个愿景恐怕在十年内实现不了。

    小区有三个门,一个东北门,是大门,进出机动车和行人,一个是东南门,是消防通道,里面和外面长期被堵,恐怕消防车很难通行,另一个是西门,长期锁闭,以前还可以通行非机动车,疫情三年之后,加焊了栏杆,只能过人了。

    三个门的行人通道都是常锁的,据说是为了防止附近其他小区的人穿行,尽管我也觉得我们小区在附近算环境稍微好一点的,但也不至于自以为是高端社区,搞成封闭的。

    在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人们已经习惯于不再刷卡开门,门变成了可以直接推开的,三个都是。具体什么方式暂且保密,有一个有趣的可以提一下,消防门那里经过了长期的反复较量,有人在门磁上贴胶带缠绳子,有人就弄下来,最终,那里就不用刷卡了。规矩是人定的,事在人为。

    另外一个是我们的单元门,为了防止流窜人员的理由一样站不住脚,能挡风就行了,完全没有锁上,快递上不去。最终,那个门也锁不住了。

  • 6月,我错过的日子又找回来了

    这个暑假很热,孩子们放假了,但没法出去晃,整日在家里,除了看孩子,最主要的工作是研究AI,最大的投资是买了一台二十多万的存储。

    等过完了暑假,来到了9月,开始给客户做服务器迁移,却又把日子退回到了6月,因为习惯了本地的有代理环境,突然远程到客户的服务器上去部署环境,发现连最基本的docker装起来都费劲了。

    查了一下才知道,是因为6月和AI,造成整个docker源挂了,甚至连国内的镜像站也都关闭了。服务器上用代理终究不是个很好的办法,于是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一个可用的镜像地址。

    如此下去,国内的IT还真是要回到手推车的年代吧。

  • 面向未来的开发

    上周执行了计划了很久的暑假自驾行,可惜因为四个人中的两个感染莫名其妙的病毒中途就回京了。同时,在出发的第二天就遇上滑坡阻路,划破了车胎侧壁,在太原等轮胎等了三天,深度体验了一把太原。

    这个城市核心区其实还不错,老东西不少,旧街市虽已显颓势,但总比北京还是要好很多,路规划的还不错,只是路面起伏不平,不知道是地质原因,还是铺装标准不够高,或者施工队偷工减料了,估计撑不了几年。

    于今来看,似乎几十年的发展并不能支撑一个十年的折旧,顶多五年就没了。那现在要做的事当然不是继续这种只管两三年的事儿,既然前景不好,那就好好做一点能有益于未来二三十年甚至更久的事儿,跟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被裹挟。

    去了赵州桥,发现赵州桥是把老桥拆了在原址造的假的。路过三苏故里,虽然也是假的,但做的还算认真,因为确实没啥直接关联了,只是人家三苏感情上认可这个旧地方而已。既然只是基于这一点点认同,那就把这一点点认同做好一点。三个展馆看下来,也花了一两个小时,这对于一个栾城来说,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在太原,晋祠算是让今人玩废了,建筑尚存,文化不再。很多空间竟然用来做封闭的办公区,其他空间则以布展为名关闭,里面则透出劣质油漆的味道。值得称道的是被山西省政法霸占了几十年的都督府。一进大门便是一个小楼做的抗战博物馆,虽然也像其他地方一样的叙事逻辑,但总归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细节,让人觉得希望尚在。

    看下来,我们忘记的或者毁掉的,本来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也是最值钱的东西,我们造物的能力在实际上首屈一指,我们造文化的能力却损失殆尽。那就做一做面向造文化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