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上一个流派是图书馆视频,随着这几年失业潮,明智的失业者选择了往日冷清的很的图书馆。
以前图书馆没有人去,以至于图书馆的考核指标主要是馆藏量,这个量对纸书而言,甚至简化成了复本数,连质量都不看了,这也就塑造了庞大的垃圾馆配书产业,而对于数字出版而言,为了凑容量,往往需要把电子书多拷贝几次,来达到若干个G的容量要求。
尽管有了一些市场,但似乎干个体的和干体制的界限依然很清晰,不管是党政体制,还是大企业体制,不光是身份上的界限清晰,更是思想上的界限清晰,甚至有一种敬畏和恐惧。
市场环境的大改变,把一些人挤出了体制,不管是政府裁员还是国企裁员,还是其他公司裁员,都是把人从体制里挤出来,这反而给了人自由,其中一种自由就是图书馆自由。
自由的人进了图书馆,第一阶段是充分的享受前一轮图书馆建设带来的便利,明亮的空间,免费的水,免费的电。但是,接下来,自由的人多了,图书馆也变成了稀缺的资源,想进图书馆而不得,就自然生出一些诉求。
图书馆进得久了,也就成了图书馆的老人儿,老人儿熟悉了环境,自然慢慢也能发现一些图书馆的弊端,比如那满架的烂书,占着位置,浪费了公帑,中饱了私囊。想必,这些老人总有一天能关注到这些。
老人们慢慢熟悉了,同桌,同乡,同好,就都相互认识了,加了好友,有了组合,有了新的想法,终于有一天,结伴走出图书馆,走向新的世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