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武汉大学BBS珞珈山水在热议一个话题,为什么外校来读研的学生那么多。
这反映了两个事实,一个是武大的学生很多考到更好的学校去了,比如美国、英国的NB大学,一个是武大对外校学生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外校的同学通过努力考上武大研究生的机会还是很大的。但是相对来讲,跨校考研从信息获取上有很大的障碍,这造成很多同学盲目备考,直到最后一个月来到武汉才发现很多情况都估计错了。
那么,跨校报考武汉大学研究生应该如何做准备呢?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兵书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研也是一次战役,为取得最后的胜利就须知己知彼。所谓的“知己”,就是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心理承受能力、持之以恒的毅力与耐性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所谓的“知彼”,则是对考试的内容、性质、特点,以及应对的策略要胸有成竹。而这首先就需要考生对自己考试的情况有个大致的判断。一般说来,按学校和专业的标准,考研大概可以分为四种情况,即本校本专业、跨校不跨专业、跨专业不跨校、跨校又跨专业。对于第一种,一般难度不大,这里不再详述。其他的三种就是我们所说的非嫡系考研。其中,我们把跨校不跨专业这一种情况称作跨校考研,而把跨专业不跨校、跨校又跨专业这两种情况称作跨专业考研,分别加以分析。
作为两种较难的考研方式,跨专业、跨学校考研无疑是更受人关注的。其中的原因、存在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使我们能够更从容地应对。
一、跨学校、跨专业考研的原因
很多时候,考研成了第二次高考,被寄予了更多期望与意义,是失意考生进入名校的又一机遇。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有的学生能把高考的失落转变成不懈努力的持续动力。他们早早就立志考研,发奋努力,争取能圆自己的名校梦。每年报考清华、北大、人大的学生中有很多就是外校学生。当然还不乏有考生基于其他原因跨校考研的,如在西部求学的学生考回沿海大中城市,相隔很远的情侣为了能够相聚而考在一起等等。
而对于跨专业考研而言,则无外乎以下三种原因:第一,出于就业考虑。所跨专业是热门吃香专业,就业前景看好。第二,硕士文凭是惟一目标。所跨专业竞争不大,门槛不高,容易录取。第三,兴趣是最大动力。原来专业成了鸡肋,所跨专业才是其自身真正兴趣所在。 如今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小石就属于第三类,他在高中时成绩优异,可在高考中却发挥不理想,没进入理想中的大学学习理想的专业,虽然其所念的水利水电工程现在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就业机会很不错,但他还是在他人的不解中跨专业考研,并经过刻苦努力,终于得偿所愿,考入人大攻读自己喜爱的法律专业。
二、跨学校、跨专业考研的挑战
虽然每年都有很多非嫡系考研者获得了成功,实现自己人生的又一飞跃。但跨专业、跨学校考研并非如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一路坦途,相反,其难度不小,其中又以跨校跨专业为最。
我们知道,虽然研究生考试科目中公共课是全国统一命题,但是各校专业课往往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对信息、资料的占有是成功的关键。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跨校考研不仅是真正实力的较量,而且还是信息搜集的对比。对所报考学校招生政策与计划、专业设置、导师情况的了解和对具体专业课的考试范围、重点、命题风格、历年试题的把握更是重中之重。由于在信息资料拥有上的先天不足,跨学校考研考生就不得不下力气来弥补。同时,导师对本校考生本能的偏好也是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跨专业考研考生也同样面临着种种不利与挑战。不言而喻,跨专业就是开始学习新的专业领域知识。众所周知,“隔行如隔山”,对新专业的学习就意味着大量精力和时间的投入与付出,就意味着大家并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本专业考生对本专业知识驾轻就熟,跨专业考研考生则需要长时间的精心准备。跨专业考研这一“剑走偏锋”,是带来“满盘皆输”的危险,还是带来出奇制胜的效果是不得而知的。跨专业考研需要克服较大困难的巨大毅力和勇气,心浮气躁、为跨而跨的功利、投机心态是不可取的。
因此面对跨专业、跨学校考研,需要有理智的头脑,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要对整体情况有个清晰的认识。否则就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盲目从众只会浪费时间与精力。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的考生每年都要考不同的专业,但最后都没考上,这就是缺乏深入的思考所致。跨专业、跨学校考研是一件较为冒险的事情,变数较大,容不得草率决定。在做出这一决定之前,需要问一下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我真的不喜欢本专业吗?我适合跨专业考吗?我要跨考什么专业?我要跨考哪个学校?我对这个专业、这个学校了解多少?我跨考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我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吗?
三、跨学校、跨专业考研的准备工作
只有对这些问题都能够给出确定的答案,跨专业、跨校考研的第一步才算完成。当然这还是需要对自己有比较全面的评价,有权衡整体形势的能力。跨专业、跨校考研最为忌讳盲目与投机,那些赶场式的考研是思想未成熟的表现。在经过深思熟虑而真正决定跨专业、跨校考研的时候,则需要做以下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1确定所跨学校与专业
所跨学校与专业就是整个考研过程的方向,因此该方向的确定是极为关键的。一个错误的方向只能使人在歧途上越行越远,同样,选择不适当的学校与专业也只会带来时间与精力的无谓消耗。要确定恰当的学校与专业,需要综合考虑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志趣,难度系数,发展展望等等。一般情况下,跨专业考生之所以选择跨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本专业缺乏兴趣,所以决定所跨专业需要慎之又慎,以防从旧的痛苦进入新的痛苦。同时还要仔细分析其难度系数,有些学校和专业由于报考考生的过度集中造成了竞争极为惨烈的形势。学校方面,报考北大、清华、浙大、武大等名校的考生数量居高不下;专业方面,近年来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律硕士等炙手可热的专业的报考人数一直位列三甲。当然所跨专业的发展前景也是个需重视的因素,实际上,很多人跨专业考研的动机还是出于谋求个好职业的考虑,所以所跨专业的就业情况自然也是很多考生做出决定的重要原因。
2搜集相关资料与信息
现在的考研之争是实力战也是信息战。因此,获得信息的数量与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这场战役的胜利与否。所报考专业的历年试题、指定参考书等资料都是不可或缺的。
四、需要注意的方面
在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之后,也就正式拉开了跨专业、跨学校考研的序幕。作为这场剧目的主角,跨专业、跨学校考研考生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表演”臻于完美,须着重在以下一些方面下工夫。
首先,既要充满自信与必胜的信念,又要做好应付挫折和困难的准备。
跨专业、跨学校考研常被人称为一条险途,其中种种不利、不定的因素确实成为很多人放弃坚持的理由。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实跨专业、跨学校考研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只要准备充分、方法得当、持之以恒,成功也就近在咫尺,因此要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但同时也要充分地意识到,跨专业、跨学校考研毕竟不同于本校、本专业考研,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很多跨专业、跨学校考研的考生很早就开始了所跨专业课的学习,其中他们所付出的艰辛也是那些仅注意到他们成功光环的人所看不到的。因此保持一个平和、良好的心态是取得最后成功的前提。
其次,要处理和协调好多种关系,不得已时要做出必要的放弃。
不难看出,跨专业、跨学校考研也就意味着取舍与放弃。合理解决本专业与所跨专业学习上的冲突并不是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在必要的时候,很可能要暂时地以某一方面为重而牺牲另一方面。否则,整天陷于各种复杂的权衡比较而踌躇犹豫,会严重影响考研的顺利进行。
再次,良好的自学能力是关键,注意调整思维习惯以适应所跨专业。
自学能力是跨专业考生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条件的限制,所跨专业的学习更多地需要自学。自学能力要求有较强的学习适应能力,能够较快地投入到新的专业学习中并熟练掌握其所特有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得具备较强的领悟力,因为要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消化所考专业的内容,没有一定的领悟力是不行的。每一专业不仅在内容、特性上存在诸多差异,在思维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如对于已习惯了结果确定性的理工科考生而言,偶然性的文科思维方式则可能会带来迷惑与不安。所以除了要吃透书本上的知识外,还要从以前的学科背景中转换出来,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善于从其他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样才能适应所跨专业学习的需要。
第四,学习要注意要领,讲求质量与效率。
跨专业考生面对大量的专业课课本、试卷等复习资料,往往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处着手。这时就需要抓重点,因为在较短的时间里要通读很多其他专业书是很不现实的。而怎么才能抓到所跨专业的重点呢?途径与方法较多,如可以咨询该专业的同学或者老师,也可以从对所获得的历年专业课试题的研究中得到一些启发。一般而言,专业课的复习首先是要以指定的教材为主,熟练掌握指定书目的内容。看书的时候不能放过基础知识,也要重视难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学会利用所跨学科的学术话语,熟练把握该学科的基本概念,不能只知皮毛,不解精要,由于对所跨专业的知识积淀不够,跨专业考研者更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理论修养。如果可能的话,可亲自到要报考的学校去旁听相关的专业课程或借阅课堂笔记,经常查阅有关的学术期刊,了解该领域的热点和新问题、新动向等。也有的同学直接驻扎在目标高校周边,而目前武汉大学门外的樱花大厦也开办了考研自习室,对跨校考武大的同学是一件幸事。
最后,全面计划,综合统筹。
由于所考专业是一全新的学科领域,所以要从长计议。专业课的复习安排、专业课与基础课的复习调节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做出详细的规划。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就是:跨专业考生由于对专业课的一种很自然的重视,很有可能忽视对基础课的复习。所以要注意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全面复习,避免“瘸腿”,这样成功才能有切实的保障。
五、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1.报考专业的技巧
在选择跨专业的时候一般是基于“就近原则”,选择风险较小的相关专业,如水利工程选择土木工程等。同时还要注意“理转文易,文转理难”等大家都比较认同的规则。而那些学基础课程的考生,则在所跨专业的选择上有相对大的余地,如每年考上法律硕士的学生里有很大部分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还要注意有些专业为了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更偏向于招收跨专业的考生,此时跨专业考生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2.复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复试是考察考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跨专业考生更应该做好充分准备,扩充、深化对所报考领域知识的了解和理解。在准备初试的时候,由于受备考时间限制,考生不能充分学习、理解、领悟所跨专业的知识。在初试结束后,应该利用充裕的时间来对“囫囵吞枣”的知识再“细嚼慢咽”,好好加以消化,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