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15 年 9 月

  • 数字出版的目标

    作为项目来说,首先要考虑收入产出,对于有政府资助的项目来说,收入倒是不用担心,你去要就会有,怕你不要,那么产出往往就是一本本做的厚厚的验收报告,而验收出来的那些成果到底有多少价值,这个没人敢说。 数字出版搞了这几年,总算完成了内容数字化这个过程,好一点的建立了一定程度的技术平台,但离面向用户的服务体系多数还是无从谈起。因为谈用户是个很头疼的事情,互联网公司获得用户的成本其实是相当高的,对于资本并不丰厚的出版社来说,玩不起,而国家的资助也不会包含推广费。目前唯一可行的就是面对现实,好好捡起出版社积累下的读者,尽管有限,往往在几万或者几十万的级别,无法和互联网上动辄数百万上千万的用户相比,但这些读者是相当忠实的,因为在阅读这件事上他们的选择也不多。

    读者转化这个事情最头疼的不是读者会不会用数字产品,因为在这一步走出去之前,首先要解决的是纸书的编辑们对流失读者的恐惧。前阵子去央视新媒体考察的时候,他们的负责人透露了央视新媒体所经历的类似的过程。而说服编辑一则需要时间,二则需要行动。编辑们总会看到有更加积极的出版人已经走出来的路而愿意追上去,尽管已经晚了,但这时候去做风险和成本都更少。对于数字出版部门的人来说,看到了这样的转变,就可以凑上去,主动一点,帮他们去实现。在这个实现的过程中,把编辑们引到新的模式中来,最终把他们从面向纸媒的出版中解救出来,变成更加纯粹的编辑,这大概也是项目编辑和加工编辑的区别。

    而读者面对这些新鲜的数字产品的时候,他们的恐惧是失去对孩子的控制,一旦把电子设备的使用权交到孩子手中,事情的发展往往让他们感到无可奈何。这大概跟一个从来使用筷子吃饭的人突然进了西餐馆所面临的尴尬一样,家长并不了解各种智能设备和应用的特点,也就不知道该如何去驾驭他们,分配他们,发挥他们。 那么,数字出版者就应该真诚的指引读者,给出符合产品定位的恰当的解释,而不是一味夸大或掩盖。建立信任,这个责任的落实可能是未来两三年的目标。

  • 倔木匠

    家里两套房子准备装修,找到了一位口碑不错的木匠,贾先生,是二姑家对门邻居。

    按照我们在北京装修的经验,准备照样在衡水施展一番,为此,特意将木装修的时间调整到了一个8天的假期之内,这也要感谢93,算上沾了一点抗日胜利的光。

    挑选板材的时候发现,我们在北京买的天猫E0露水河板材是刨花板,貌似比老家都在用的生态板(拼接)的要差一些,但是去订板子的时候却发现不容易找到白色的贴面,基本上都是看上去很假的木纹,这点我们放弃了,选择了一个颜色最淡的。

    木匠进场以后,为了让他专心打柜子,我主动承担了吊顶的任务。吊顶用的是pvc板,六天的时间我完成了厨房、卫生间、阳台的吊顶,还有这几个地方的插座的安装。而贾先生打完了厨房的橱柜、卧室的衣柜和门厅的鞋柜。对于厨房的橱柜,我们希望高度是90,宽60,最后被贾先生否决,以石材标准宽度的理由改成了50宽,而实际上石材是木板一样是124宽度,破开以后搞60和50收一样的钱。我们坚持把高度做到了90,因为切菜洗菜不用哈腰。而厨房的吊柜,最终按照贾先生的习惯在160高度打了一个60高的,上面到吊顶的空间敞着,虽然我们觉得这个空间浪费的很厉害。

    另外原计划电视墙做成整面的橱柜方案也被贾先生否决,我们只好选择自己在网上选购。

    8天的假期过完,我们总结了一下,发现也只有厨房的橱柜高度这一点上做了一点改进,其他都是按照半城市化的装修样式搞的。我们依然担心没有足够的储物空间会给以后的纯楼房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