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观察

  • 汽车统一定价策略下的营销空间

    大众新能源车的销售一改之前4S店进货再销售的模式,改为厂家直销,4S店挣服务费的方式,希望能统一定价,但又跟特斯拉直接建直营店的方式不一样,毕竟之前的销售网络还是要支持的,毕竟还主打卖油车。但是统一定价了,4S的营销空间又在哪里呢?如果只是大众或者合作厂这一级来做营销,给4S店导流,4S店就太被动了,毕竟4S店也不是按区域划定销售范围的,店跟店之间依然是竞争关系。

    为了获取更多的销量,4S店依然会拿出一些营销费用,一部分作为主动营销,一部分作为被动营销,当然,目前主动营销的部分没有体会到。并没有收到来自4S店的主动推荐,只看到厂家在朋友圈投放的一些广告。4S在新能源主动营销上能做的似乎不是很多,首先客户群体很小,每年北京也就是几万个指标,这些指标的信息非常分散,买车的刷的比较多的是汽车之家和易车这些网站,但这些网站现在玩的有点太重了,估计不是一般4S店能负担的起的,顶多是厂家投放一些广告。

    4S店主要还是靠上门以后的被动营销,但厂家统一了价格之后,能做的很少,但4S店终归最擅长的还是赠品这些策略,无非送点贴膜脚垫什么的,看上去就有几千块的空间,只要有一个店送,其他店就都要送,买车的随便一转就知道了,只去一家店就下定的客户估计很少。虽然厂家也会回访,但毕竟在这方面买家和4S店利益反而是一致的,成交了4S店才有钱赚,买家帮4S店隐瞒赠品信息也对自己有利。根本上还是4S店之间的竞争造成的。但目前不清楚厂家给4S店的服务分成是按什么模式,是否精细化到了像链家那样,把客户信息收集、带看/试驾、深度体验等当成细分的服务,而不是只把成交当成提取服务费的唯一依据。细分一定程度上能环境4S店通过变相降价来获取最终成交,但也给厂家整合这些销售资源带来更多的复杂度,同时,细分之后,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博弈困境,不排除一些4S店之间会形成一些同盟关系,来最大化自身的利益,弱化厂家的服务费议价能力。

  • 如何做好一个汽车自媒体

    (1)找到一辆试驾车,号称是自己团队买的,当然,不排除确实有团队到了换车的时候,正好买下这辆车来做评测,但从成本角度考虑,如果需要做激烈驾驶的测试,顶多也是找一个愿意出力的车主,给一些损耗费,测试完了换换刹车和轮胎。

    (2)主机厂针对一个车型放出来的消息很少,保密做得还是挺好的,对仅有的一些信息,换着花样的陈述,应用各种话术,但归根结底是只有那么一点信息,其他的都是反复说,或者直接照抄别人的,最过分的是拿几张图就开始录音,做假视频。

    (3)很难找到一个深度交流的社区,汽车之家的车型群,能够发布即时消息,但大家聊不深,最多的时候抱怨一下厂家信息太少,配置不合理。

    (4)水木的新能源版是我能找到的唯一的比较干净的社区,但人气不好,似乎现在的人都丧失了共同交流的能力,即使自己看过了车也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 今天连必应都变慢了

    半天都打不开,即使是直接访问cn.bing.com也不行。

  • 一汽大众ID.6 CROZZ将于7月初上市

    上汽大众的ID.6 X原定6月12日上市,推迟到6月17日,一汽大众的ID.6 CROZZ原定6月23日(至少放出来的消息都这么说,官方没说),现在最新的消息是7月初,有说法是7月4日前。

    但是即使发布了价格,什么时候能交车还是个问题,买房是期房,买车是期车,都是卖方市场?

  • 谴责阿里云屏蔽https://github.com/yeszao/dnmp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php环境搭建方案,可是我在阿里云的ecs主机上尝试更新这个代码库的时候,连不上了。

  • 观察电动汽车之所想

    观察电动汽车,是继房车研究之后的一个新话题,到目前为止,大致上对电动汽车有一个了解了,今天早上又听了一段商业史,某军在指点某辉时说看钱的格局和方向要对,于此,想到,做手机的纷纷也来做电动汽车了,尽管有能力做什么都行,但未必做什么都能做出好产品,尽管好产品未必有好销量。

    一直跟进的长安的CS95电动版被放鸽子了,从上海车展亮相,延期到了年底,大概是说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不过关,水木上有网友说,华为的自动驾驶仅限于上海华为总部周边路段。

    而id6的定价虽然还未明确,但跟唐EV的价位差不多,目前来看,id6已经占了上风了。

  • 长安CS55纯电车友等等群

    原来的群名和标题是不太一样的,但群里的人们都自嘲是等等群,因为大家都是因为想买而未买才聚到一起的,已经买了的反而没有几个有兴趣交流,除了一个在重庆的个人出租车司机(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他开的不是滴滴,也不是出租车)比较活跃。

    早上,就有人在群里发通知,告所有群员,在早上到达各自公司后,速去打卡报到。打卡完毕后回到各自工位,务必第一时间投入到群聊中来,切勿让工作影响到群聊。

    在汽车论坛沦为站方推广工具之后,这个微信群目前倒是不多的保留着比较干净的交流氛围的地方,虽然群里肯定也有销售,但群主一再强调不能发广告,不能曝光销售人员信息。虽然车的信息也不多,闲片不少,但总体来说,交流还能继续下去,不像比亚迪的群,一片死寂。

    CS55是已经上市销售的车型,但是不满足我的需求,我要等CS95,所以群主又开了一个95的群,但95的消息太少,所以那边聊不起来。而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这么持续的关注一个即将上市的车型的意义是什么,关注真的能帮我们省钱吗?肯定不会,人家卖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不会因为我们这几个人关注或者不关注而改变。

    而且想要买车的这些人把汽车研究得算是很到位了,很多人都已经可以去当总工了。

  • 比亚迪唐EV 大众ID6 长安CS95

    比亚迪唐EV 大众ID6 长安CS95这三款7座纯电,第一个已经上市买了几个月,第二个放出消息,估计还要等几天才能有定价,第三个只在3月放出消息,可能连上海车展都不参加,估计要下半年再说了。

    本来想买唐EV了,又感觉长安给出的CS95可能会更有吸引力,参照CS55纯电版的风格,电池可能比同级的要大一些,比如搞个90多度的电池,那样就更实惠一些,而且第三排座椅如果跟油车一样能调角度的话,比唐EV就更棒一些。

    大众的ID6应该会更贵一些,而且现在看续航和电池没有比唐EV多多少,基本上就排除了。

  • 给银行刷单

    某著名咖啡刷单伪造业绩,至今也没有倒闭,正如某大银行几年前在农村给人开设pos机,刷单,一个转账记录一块钱,一个月能刷200,这笔零花钱在农村不算少了。

    我知道这是银行为了伪造业绩,尽管这样的几块钱的连续转入转出是很容易识别的,但没有谁去做这样的事情。

    看了富国银行的纪录片,这家银行大量的虚假帐户,和对客户超收的各种费用,可以用无所不用其极来说。

    某银行显然还没到这个地步,另一个银行也只是刚刚开始劝说用户为了配额开设一个没啥用的外币帐户。

    这个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