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胆看“公仆”

·

  一段故事,后来被拍成了电视剧……
          2004年3月11日     星期四    阴
下午,和他们四个人一起去了湖北电视台,原来是一个叫做《百姓公仆》的节目,本期主人公是鄂西的一个民政干部,叫周国知。去年得肝癌死在任上。然后成了典型,在全省广泛开展学习,也为本省增添了一个先进典型。不过这样说未免对死者有点不敬,可是没有办法,他的上级把事情搞成这个样子。
其实,自从出了孔繁森以来,本就不该再出什么公仆了,原因是这样的公仆都是死的。死人是不能再作出什么贡献的,可是我们的领导却乐此不疲的不断发掘出一些公仆,让他们去死,让他们去成典型。孔繁森是累死的,后来的公仆也都是累死的,为什么这么多人接连累死了,为什么这么多累死的人都成了公仆。就是因为还有活着的没有成为公仆的人。
公仆都是累死的,不见得就是因为工作累死,也许是被他的同事或者上级累死。政府机构臃肿早就是个问题,臃肿证明人多,人多可以减,一时减不下去可以缓。只有人多了不干事才是个问题。大家都希望出一个公仆来干事,等他死后人们可以替他到处作报告,到处吃一吃,转一转。然后再用公家的钱给他的家人一点补贴,还可以换来人家的感激。这样,上司也高兴,总算我们这也有典型,这也是政绩呀。
公仆就这样多起来!公仆是幸运的,他一个小小的人物,也能让省长先生给他批示,也能让自己的同胞们放下手中的活来听他的故事;公仆是悲惨的,他死后,人们拿他来换取吸引,拿他来填充这个太多无聊的世界,要不那么多时间干什么去呢?
等公仆死后,他也便是真正的公仆了,他的生的意义也便实现了,可他毕竟是死了。所以领导同志表示心灵的震撼,表示这个故事催人泪下,”我都下过好几次了”。难道事情真这么简单么?简单一点对某些人有好处。因为下一步就可以找另外一个公仆了。
可是,这样公仆就白死了。他的死没有给人民带来什么,他的死太轻。只不过是病死的。可是有些人知道他是累死的。他的上司不会考虑他是怎么累死的。这样才会有更多人累死,才会出现更多人民公仆。
领导有一句话,我们要把老百姓时刻放在心上。可是,如果真要办事,真想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又岂是只在心里就能实现的。只有把老百姓的事放在桌面上,事情解决才有希望。一个人的心里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还是把事情放在桌面上好一些,明白一些。
领导还有一句话,我们要舍小家,为大家。其实何必要求人家公务员舍小家,人家也是人民,人家也要享受权利,工作是平等的,凭什么就要求这些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只要政府的这些人干好自己的本职,合理的把任务分配下去,再大的事情也可以很好地完成。我们喜欢用情来做事,现在在建设法制社会的阶段,仍然放不下一个情字。这中间必然存在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将阻碍理想的实现。
政府也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不能只靠某个人来支撑。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