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方周末送书所想到的

《南方周末》,每周一期,最近在搞送书,比如《致青年教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并且欢迎农家教师去函索书。

这确实是图书出版与报纸发行之间的一个完美合作,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报纸,南周所赠之书当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我突然想到十几年前,呵呵(十三年了),97年轰轰烈烈的普九验收正在进行,我刚上的初中并没有什么藏书,便发动学生捐书,说普九过了就退还。从小被教育当好孩子的我很积极,一下子拿出几乎所有精美藏书,自己的额度达到了,还被班主任怂恿帮助其他同学。待到初三有一次帮学校搬东西,才发现所捐图书已经被劫掠一空,我只在破书堆里捡了一本《威震南疆》。

我不确定我的书流落到了哪里,比较有可能的是老师们的孩子吧,他们更有机会优先去锁着的图书室玩耍。我当时恨得厉害,现在又不恨了,书总是给人看的,好书多一个读者就多了一份知识的力量,少了一点愚昧,何况我后来还多次为西部的图书室捐款。

农村真的太需要好书了,包括我的育才联小。

弟弟妹妹上大学

湖北省高考查分从25号开始,我的受罪的日子也就来临了。加班,加班,加班到深夜……

当然,工作也是有乐趣的,比如你会发现2010湖北高考指南QQ群56189326的孩子们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哥哥姐姐,帮他们的弟弟妹妹问东问西,有趣的就在于哥哥姐姐大概只了解自己学校的那个专业罢了,面对弟弟妹妹的各种状态和期望,是无奈、无措。

我也是上过大学的,但最大的问题是难道一考入大学就是知识分子吗?就是百事通吗?就值得信任吗?这当然很难做到。所以哥哥姐姐们也只好上网来寻寻觅觅一点似乎可靠的意见。

今天腾讯弹窗告诉我招生咨询114的2010版又上线了,这是一家我曾就职的公司操办的,以前跟新浪合作,今年换腾讯了,平台更大了,但还是那么破,打开湖北省版到处都是天窗。这大概有两方面原因:一则信息不对称存在于院校和考生中间,招生咨询114希望能建立这么一个平台去增进沟通,但其实大多数院校又不是那么愿意提供最真实的信息,其证明是主要招生方式还是通过招生代理,每个学生千元左右的提成;二则还缺乏一个高瞻远瞩的公司来建立类似education.com那样的信息体系,并坚持去完善它,这需要很多的钱和很大的魄力。

我的建议是:不要听我的建议,自己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