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周边备研生存手册之武汉大学篇2011版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路16号。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新的武汉大学由原来的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组建。分称为文理学部(1区)、工学部(2区)、信息学部(3区)和医学部(4区)。

温馨提醒:武汉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夏天非常炎热,往往持续一月最高温在40度左右,冬天平均温度在0度左右(别看是在0度,可是武汉冬天不供暖的)。作家池莉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形容:武汉是一块水深火热之地。就我所到过的城市看,我认为气候的恶劣仅次于西藏。冬天酷冷,夏天酷热。冷是漫长的阴冷,热是漫长的湿热。所以同学们,尤其是北方的同学去这里备研,要准备好吃点天气的苦了。

自习地

武大的自习教室比较难找,因为扩招,本校学生都有因为抢自习座位而在图书馆大门被挤倒的,而且武大曾经开放食堂供学生晚自习用,所以外地学生要在学校找到安静读书的地很不容易,要学会打游击。樱顶的老图书馆和老外语学院都挺安静的,还算不错,很多考研的前辈拥挤在那里奋战。武大对外来考研学生还是比较宽容的,其他各个教学楼的自习室都可以去。但就教五有空调,所以平时的人很多,期末还都安排有考试,不安静。教四还可以,教室还不算太破。但快入冬了,其他的教室都冷得要命。2010年4月份,一群考研的考友筹建了一个考研自习室,放在武汉大学对门的樱花大厦,每个人出钱不多就能有一个很不错的学习环境,跨校或者往届的同学可以考虑。 继续阅读“名校周边备研生存手册之武汉大学篇2011版”

眼须高手须低,中小出版社数字出版专员生存法则

首先声明这是一篇以偏概全的日志,我只谈我的想象。

网络管理员也罢,数字出版专员也罢,数字出版编辑也好,在中小型出版社里大概只能有且只有这么一个人在做着各种各样的杂事,修一修电脑,杀一杀病毒,幸运的赶上买个新的管理软件让你玩玩。积极一点的,弄个网站挂着,每天瞅着那几十个IP晃来晃去,寻求一点安慰。或者再顺带做一点电子文件存档管理的活儿。这就是我们的数字出版事业吗?

是,也不是。

说它是,那是因为对于一个中小型企业来讲,基本的信息化是必要的,高级的数字技术是享用不起的,力所能及是最好的选择。说它不是,那是因为如果以网络管理员的身份去参加数字出版会议会感到连一个名片都不好意思拿出来。

大企业有大企业的说法,小企业有小企业的做法。至少在这样一个直到2009年还把点读笔视作新奇产品的出版社,你能期望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数字出版项目呢?

做,没资源,不做,有压力。

相信目前在这样的中小型出版社工作的数字出版专员大都是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满怀一腔热血,身背成家立业之大任,不拼怎么行。

所以,我的总结是:“眼须高,手须低”,这是中小型出版社数字出版专员的生存法则。

眼须高,多逛一逛所谓最核心的圈子,比如epuber.cn,好歹混个脸熟;

手须低,找几个手头能做的,对其他同事有帮助的事情,比如整理下文件,优化一下网站,做一做产品的电子目录,摸一摸同行业产品在市场上的发展方向,查一查网上盗版的情况,领导问起来,每次都能给他一个新鲜一点的答案,那就算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