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U盘启动盘并安装XP操作系统全攻略

1. 安装一个虚拟光驱,我推荐Virtualclonedrive,很绿色,一路点下一步即可;

2. 下载毛桃的PE,你不用管它是什么啦,大概100M多一点,应该是一个iso文件,双击就可以载入到虚拟光驱,同时在我的电脑会多出一个盘符,就是它了;

3. 找一个空的U盘插到电脑上,不空也行,但要确保里面没有重要的文件,以下操作会格式化U盘,里面的数据肯定都没了;

4. 打开第2步那个多出来的光驱,打开,自动运行或者打开SETUP目录下面的PESETUP.exe;

5. 出现一个绿色的窗口,选择安装方式,我们选4, 然后回车;

6. 提示你当前可移动磁盘分区是某大写字母,一般是没错的,就是它,你也可以再去我的电脑确认一下刚才插上的U盘的盘符,输入那个字母回车;

7. 根据提示,按任意键(就是随便按什么键,我喜欢空格键,你也可以按回车)继续,

8. 又弹出一个新窗口,第一个下拉框选你那个U盘,第二个下拉菜单根据建议选FAT32, 第三个卷标可以输入PE,点开始,出现提示框让你再次确认,你就点是,开始格式化,如果原来有数据或者盘比较大就慢一点,耐心等一下,等进度条满了,关掉新的提示框,再点关闭;

9. 接下来弹出一个新窗口,点磁盘前的单选,下拉框选hd1, 这才是你的U盘,选最小的那个哦,除非你的硬盘比U盘还小,然后点安装,其他的不要选;

10. 又弹出一个黑色窗口,还是点任意键,很快自动关掉;

11. 关闭那个窗口,回到最初的绿色窗口,提示已经成功格式化并写入了Grub引导,按任意键后输入密码,比如123之类,要按两次,然后就开始复制一些文件,等着吧;

12. 最好,还是任意键,那个窗口就关掉了。

现在你拥有一个可以作为启动盘的U盘了,当它插在任意一台电脑的时候,会自动弹出关于它的启动界面,而不是进入原来的系统,除非主板的bios关掉了usb支持,这很少发生。

接下来,最好把那个GHOST XP的文件解压,找到一个以gho结尾的文件,把它也拷到U盘里。

————————————————————————————

把U盘插在电脑上开机或者重启,出现一个蓝色屏幕,选第一项WinPE迷你维护熊他能干,输入密码,就是上面那个123, 会进入WindowsPE,进入桌面以后,点开始菜单,在程序中找到克隆工具,点诺顿Ghost32;

弹出一个About窗口,点OK关掉,点Local——Partition——From Image,选择你的U盘上的gho文件,然后选source partition from image  file点OK确认,然后选local destinationdrive,大的那个,就是你的硬盘啦,然后选要把系统装到哪个分区,一般是第一个,type为Primary,点OK就开始装了。剩下的就不要管了,重启后盯着屏幕,选择从硬盘启动。

如果还搞不定,给我打电话吧。

转载:一个iPad App开发全过程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一个iPad或iPhone app的开发周期大概是这样的:

1. App的idea形成

2. App的主要功能设计

3. App的大概界面构思和设计(使用流程设计)

4. 大功能模块代码编写

5. 大概的界面模块编写

6. 把大概的界面和功能连接后,app的大致demo就出来了

7. demo自己试用和体验几遍后,根据情况修改

8. app的0.8左右版本完成后可以加入production的图标和部分UI图片

9. 没有大错误后,0.9版本可以尝试寻找beta用户

10. 根据测试用户的反馈,重复 7 – 9的步骤

11. app完成后,加入app icon, iTunesArtwork等等UI元素。反复测试无错误后上传iTunes

上述步骤是我个人的做法,因为我没有界面设计师,大部分icons是买回来的,图片是自己photoshop做的。如果你有界面设计师,流程可能不一样。例如,在第三步,界面设计上,可以编写功能模块和设计师同步进行。这样app的demo出来后,基本上可以有界面可以用了。Anyway, 另外要指出的是,在我的第五个步之前,我还是没有碰过iPad, 所以只能在模拟器做大的功能开发。模拟器不够用吗?对于iNotes开发来说,当然不够用,simulator的多触点(multi-touch)支持是非常弱的,很多touch的测试是无法在simulator做的。

在我的第四和第五步的开发过程中,基本上是weekdays每天晚上开发3-4个小时,两天出一个功能,周末集中精力开发一到两个个大功能,例如image cropping. 很多人可能做过image cropping, 例如网页上的javascript上实现,或者flash上的实现。但iPhone OS上实现是不一样的,至少对我来说,因为第一点,你要注意内存的使用(iOS开发上最最重要的思维),在网页上,你可以不用考虑你使用了多少个图片的copy,但iOS上是不可以的,每次用完原图(大图片)后要立即释放内存。第二,cocoa的图片缩放/旋转基本上是利用UIView的transform来完成,transform的时候还要考虑用户的手指touch的位置。总之比web上实现要复杂,虽然OS 3.2已经有了gesture recognition api,相对比以前轻松。

版本做到0.8以后,我就开始在twitter招募了5-6个测试用户,所以非常感谢 @robbinfan@tinyfool等同学对我的app的批评和意见。很多在我看来不是那么大问题的设计,但对部分用户来说非常反感,让我在后来对这些点进行较大幅度的修改。能够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找一部分测试用户参与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他们的回馈的方法,可以在app发布后对这些用户发放免费产品。这个做法即可以提高你的产品质量,又可令到你的测试用户拿到免费的软件产品。

最后,app提交iTunes以后,大概要花7-14天来等候审批。这个时期到底要干嘛呢?对我来说,这个时期就是买域名,架网站,设计网站,配置邮件服务器,反复修改app description,还有twitter推广等等。对没有做web design很久的我来说,刚是iNotes网站的设计和实现就已经花了我两整天了,还没有完成呢, 继续努力!

昨天twitter上有人问,他也想跳出来专门做iphone开发,但就是怕单干太寂寞。我的回应是,如果你要决心创业的话,首要条件就是要奈得住寂寞,特别是利润没有来到之前,特别是你雇不起专业人员的时候。老大说过,只有当工作当成是兴趣的时候,你的兴趣就是工作的时候,你才不会寂寞。

原文:http://anxonli.javaeye.com/blog/707282

WMS匿名用户身份验证 插件错误(0x8007052e)

服务能够启动,但是打开MMC管理窗口显示“该服务发生严重错误”,打开“故障排除”分支,里面记录一个错误事件,其描述信息是

WMS匿名用户身份验证 插件错误 (0x8007052e) – 登录失败:未知的用户名或错误密码

在“事件查看器-应用程序”里面记录了一个错误事件

来源:WMServer
ID:323
描述:服务器上的插件’WMS匿名用户身份验证’因以下错误失败:错误代码=0x8007052e,错误文本=’登录失败:未知的用户名或错误密码。

解决方法:打开“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用户权利分配-从网络访问此计算机”,在里面的用户列表里面添加Media Services匿名用户(WMUS_机器名)。如果您更改过安全策略后,再安装的Media服务,其匿名用户是不会自动添加到用户列表中的。

看本地用户是否有(WMUS_机器名)这个用户,没有要新建这个用户,还要到 Windows Media Services 中该发布点的属性—验证—WMS匿名用户身份验证 密码改为对应该用户的密码!

可以尝试在用户管理中修改WMUS_机器名的密码,然后到Windows Media Services中该发布点的验证中填入该匿名账户的新密码。

CoolEdit的伴奏制作方法

很多朋友都在为自己喜欢的歌曲找不到伴奏而烦恼,以下就 系统的介绍一下怎么用 Cool Edit Pro (以下简称 CE )来消除歌曲中原唱声以达到伴奏带的效果。

只要有歌曲的原唱音频文件,就能很快的制作成伴奏。

能消原唱的软件很多,而制作出来的伴奏也有所不同,但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消除原唱后得出的伴奏不能完全做到原版伴奏的效果,一般都会残留部分原唱的声音,而且有些音频都会有所损伤。所以我们介绍的只是消除原唱和以最大限度来保证伴奏的质量。但若想得到更高质量的伴奏,还得靠大家自身多多练习和摸索了。

这里我们仅就 CE 作下介绍。 CE 不是自动化的软件,所以音频处理效果如何,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大家自己去听。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花些时间多多摸索经验,以求达到自己想要的音质。

不管怎样,仍旧希望这个方法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

一、为什么能消原唱
假设我们的电脑里有一个音频文件,不管是 mp3 、 wma 或是 wav 都好,通常就是一首歌曲。我们听到的一首歌曲中有原唱、伴奏。而原唱的特征大致分为两种: 1 、人声的声像位置在整个声场的中央(左右声道平衡分布); 2 、声音频率集中在中频和高频部分。看完这些后,我们就知道要把“左右声道的对等声音且频率集中在中频和高频部分的声音”消除掉。

二、用 Cool Edit Pro 消除原唱的基本方法
“消除原唱”也就是通常我们看到的“消音”。
用 CE 消除原唱,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想要提高它的音质还是得下点功夫哦。
我们这里所说的“消音”只是 CE 菜单中的一个独立功能,选择并使用就立即会有结果。但是要想得到更好的效果,还得进行更多细致的音频处理和调整。 OK ,下面介绍具体实施步骤。
1 、首先进入 CE 的“单轨”编辑模式界面。“文件”→“打开”调入一个音频文件。这里以庾澄庆的《命中注定》为例,文件名为“命中注定 .mp3 ”。
2 、打开音频后选择“效果”→“波形振幅”→“声道重混缩”,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预置”里面的“ Vocal Cut ”,保持对话框上的默认设置,点“确定”按钮。经过 CE 处理后,就得到了《命中注定》这首歌的伴奏音乐了。

3 、“ Vocal Cut ” 的功能原理是:消除声像位置在声场中央的所有声音(包括人声和部分伴奏)。所以是否能使用这个功能仅消除原唱声音,主要还得看原唱音频的来源,在混音前是否有乐器和人声放在声场的中央,如果有的话用这个功能就会把它们也一起消除掉了,造成音质的极大衰减。比如说一般声场放在中央的有“主人声”、“ BASS ”等等。如果原唱歌曲音频来源是以上所说这些的话,那还是建议不要使用这个功能,这样人声没消掉反而会把伴奏音乐全都消除了。
4 、好了,来试听下自己的成果吧!仔细的听下,你会发现伴奏与原唱带的声音不同。伴奏带中的原唱声音已变得非常“虚”,但是隐约还是能听到原唱的声音,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消音”后的效果(绝对的消除原唱是不可能的)。这样的伴奏效果作为卡拉 OK 的背景音乐倒是不错,当你演唱时足以掩盖住原唱的声音了。如果不是很要求原版伴奏的朋友,这个应该可以拿来上阵了吧。
5 、此外,整个伴奏带中的音频质量有所下降,我们所听到的是缺乏立体感的伴奏声音(类似于单声道音频),还可能有一些“咝咝”的声音,低频部分也被消弱了很多。总之,听起来很不好。或许你现在已经非常不满意这种效果了,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些进阶的处理技巧。

三、 Cool Edit Pro 消原唱进阶
先总结一下我们不满意的结果有哪些。第一,原唱的声音似乎消除得还不够干净;第二,有“咝咝”的杂音;第三,立体声效果降低了;第四,低频效果减弱了。以下针对上述四个问题进行一一修正。

1 、把原唱声消除得更干净
首先在 CE 单轨中打开 “命中注定 .mp3 ” 原唱带。选择 “效果”→“波形振幅”→“声道重混缩”,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预置”里面的“ Vocal Cut ”。先前我们是以默认值处理,现在我们来试着调节左边的各个参数。分别为:93,-81,-81,93。
在调节过程中,可以随时点“直通”复选框来对比原音。
左边有两个“反相”复选框,默认状态下其中一个前面有“√”,现在我们把“√”取消掉,声音变得更“干”,但是声场变得开阔一些,立体感增强了,但低频被消减得更多。或许这个效果对某些歌曲比较合适,但对有些歌曲效果不是很好,处理的时候还是得靠大家去慢慢、细心的调试。如果这个方法对你要处理的歌曲不好的话,自然保持默认设置了。

此对话框在默认设置下已处于以最大程度消除原音的状态,因此要想把原音消除的更干净,基本上在这里是没有任何办法的。不同人唱的歌曲,消原唱的效果也都不一样哦。有些会比较好些,有些就很不理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声道重混缩”对话框中的四个滑块对这项处理进行优化。由于最终效果受原唱带的影响非常大,所以这里的调整没有固定的参数,只能将滑块略微移动到中心点时,立体声效果会比较明显,但是人声也会变得比较明显。在立体声和人声消除效果上,总得向一方妥协。这里先把处理后的结果保存为“命中注定(伴奏) .mp3 ”。

2 、消除“咝咝”声
杂音来源于两处,这里我们所指的是伴奏里的杂声。第一,你的原唱带经过了有损压缩处理(如 mp3 或 wma 编码),在经过“声道重混缩”处理后,自然就会显现出来;第二,未消除干净的气声和齿音。所以条件允许,可直接将 CD 音轨以 wav 格式保存到硬盘再进行处理。
消除“咝咝”声一般要使用 CE 的“均衡器”功能。首先调入刚刚“消音”后的伴奏“命中注定(伴奏) .mp3 ”,选择“效果”→“滤波器”→“参数均衡器”。这个“参数均衡器”对于初学着来说不是很直观,这里不是很懂均衡器的朋友也可以选择用“图形均衡器”来调节,它的操作界面要比“参数均衡器”直观容易得多。这里我们以“参数均衡器”来消除伴奏中的“咝咝”声。
“均衡器”的作用是增强或衰减某一频率段或某几个频率段的声音强度。“咝咝”声通常处于 8000Hz 左右,我们将这一区域的声音强度作衰减处理。

这一处理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消除人声。例如,一般人声的频响以中频为主,我们可对中频部分做适当衰减。而气声和齿音主要在 6000Hz — 18000Hz 以上,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衰减处理,但会损失伴奏的清晰度。均衡器一般用来做修补和优化,人声的消除还得靠“效果”→“波形振幅”→“声道重混缩”来做。这里处理完了别忘记了存盘喏!

3 、立体声效果增强
“立体声效果增强”属于比较专业的处理手法,由于涵盖面较广,这里我们只简单介绍下“立体声增强”的方法。可以使用“立体声效果器增强插件”(如:“ waves 插件效果器”就是个不错的处理插件。)或用专业的“立体声增强软件”进行适当的调节,也可以适当的加入些混响效果。

4 、低频补偿
“命中注定(伴奏) .mp3 ”是我们经过了消除原唱、消除“咝咝”声后的结果,但是它的音频被衰减了很多,要对低频进行补偿。这里就可以用 CE 的“均衡器”,但不要用已经“消音”的这个文件,因为它的低频效果已经被衰减了,若进行增益处理,效果一定没有原唱带好,所以我们用原唱带来进行处理。取出原唱带里的低频部分作为伴奏的补偿。
现在先调入“命中注定 .mp3 ”原唱带,选择“效果”→“滤波器”→“参数均衡器”,进入“参数均衡器”后,选择Absolute Zero。参数为:0,40,-57.1//18051.9//2.68,-51,18.0//中心频率勾选1,4,6然后调节指数为:68.1374,2//785.811,8//135.724,2//勾选恒量Q值,点“确定”后立即进行处理,这样就能得到“命中注定”原声带里的低频部分,这里暂时先保存这个文件为“命中注定( BASS ) .mp3 ”。(再次提醒大家,保存最好从一开始就用无损的 wav 格式来保存,这样最后出来的效果会好一些。)

5 、多轨合成
这个可就不用多说了吧,想必你一定很熟悉了,这里先把消音 OK 的“命中注定(伴奏) .mp3 ”插入到第一轨; “命中注定( BASS ) .mp3 ”插入到第二轨,混缩合成就 OK 了。如果觉得两个音轨的音量不是很均衡的话,混缩前可以在多轨下通过“调整音频块音量”来调节两个音轨的音量,直到你听着伴奏合适了再进行混缩保存。

这个方法只做参考和学习,不一定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哦。消人声的重点其实是在人声消除程度和播放效果上取得平衡,如果不考虑播放效果,人声可以被消除的更干净,但这样做的必要性不大,只要在唱歌时你的声音能盖住原唱就可以了。这样一来伴奏带里的效果既能保证,原唱的声音也不会太明显。这个方法的使用,主要还是看你消音的歌曲来源如何,不是什么歌曲都能消音。它首先要具备前面所说的原理条件,其次就是后期音频处理的过程。最终,还得靠大家自身去摸索和体会。

原歌曲 歌曲消音

****************************************************

以上文字为网络转载,很多地方没有配图或者图片不全,我这里补上,慢慢研究。另注:我自己用的时候按上面流程走完,最后得到的声音总是很多破音,用了一个混响效果Last Row Seats,如此唱声部分变得比较空,伴奏也有是这样,但相对来说把破音消得很干净了,而且加入麦克的真声以后估计会比较清楚。

月光博客:个人电脑信息安全指南

由于笔记本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个人电脑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当你的电脑被盗、被抢、被黑,或者因为不可抗拒力被他人获得,如何才能保证自己电脑信息的损失最小化,并且自己的秘密信息不被他人所获得,这值得所有的笔记本电脑用户关注,“艳照门”事件给普通的个人电脑使用者敲响了警钟:谁没有一些重要的资料?谁没有一些只属于自己的“秘密”?从担忧甚至会产生一些“恐惧”,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什么不可预期的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针对个人电脑的安全问题,我这里总结一套安全方案,供大家参考。

弟弟妹妹上大学

湖北省高考查分从25号开始,我的受罪的日子也就来临了。加班,加班,加班到深夜……

当然,工作也是有乐趣的,比如你会发现2010湖北高考指南QQ群56189326的孩子们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哥哥姐姐,帮他们的弟弟妹妹问东问西,有趣的就在于哥哥姐姐大概只了解自己学校的那个专业罢了,面对弟弟妹妹的各种状态和期望,是无奈、无措。

我也是上过大学的,但最大的问题是难道一考入大学就是知识分子吗?就是百事通吗?就值得信任吗?这当然很难做到。所以哥哥姐姐们也只好上网来寻寻觅觅一点似乎可靠的意见。

今天腾讯弹窗告诉我招生咨询114的2010版又上线了,这是一家我曾就职的公司操办的,以前跟新浪合作,今年换腾讯了,平台更大了,但还是那么破,打开湖北省版到处都是天窗。这大概有两方面原因:一则信息不对称存在于院校和考生中间,招生咨询114希望能建立这么一个平台去增进沟通,但其实大多数院校又不是那么愿意提供最真实的信息,其证明是主要招生方式还是通过招生代理,每个学生千元左右的提成;二则还缺乏一个高瞻远瞩的公司来建立类似education.com那样的信息体系,并坚持去完善它,这需要很多的钱和很大的魄力。

我的建议是:不要听我的建议,自己蒙吧!

绝对的权力与不绝对的真实

接服务器托管商通知,电信即将启动白名单,实在是不知所谓,在天朝网站本来就是要备个P案的。现在又要另外报个所谓的真实信息,是自我否定吗?

但作为P民,又不得不去填报,这就是绝对权力的价值。只是真的能拿到他们希望的真实信息吗?P!

网络时代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前一阵互联网出了一件新鲜事,有人通过某个在华外企总裁的相册,找到他拍摄的一些女白领的“私隐照片”,好事者通过网络找出了这个外企女白领的真实姓名和身份,并大肆流传,这个女白领的真实姓名一度成为百度和Google最热门的关键字之一。

这种通过网络而影响到个人真实生活的案例比比皆是,对于个人现实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在网络上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的重要性,最终出现问题后才后悔,才进行补救和扫尾工作,但那时已经晚了。

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仅仅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总所周知,目前中国传统信仰道德和文化认同几近崩溃,主流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没有价值观、没有信仰、没有操守的时代,这样的社会道德观在匿名的互联网络中更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尽管现在我们的互联网的最大问题是道德的缺失,但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易解决的,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这里我总结了一些常用的保护自己个人隐私的技巧,供大家参考。

1、不要在网站提交个人信息。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自己的隐私通常是自己无意中泄露出去的,因此不要轻易在网站上提交自己的信息,除了银行网站,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之外,其他网站都不要提交自己真实信息;举个例子来说,几年前你可能在5460同学录这个流氓网站录入过自己的个人信息,今天你会发现你的个人信息被复制到至少四、五个网站供人搜索查询。因此,在网站或社区系统提交自己真实信息的方法是不妥的。

2、发布文章,三思而后行。在网络上发帖子,写博客,不要因为你的博客访问人数少不会有人注意就写一些自己的隐私信息,一篇文章一旦发布出去,就无法收回来了,文章会被存档、转载、甚至散布到很多你永远都不知道的网站上,而搜索引擎的触角会找到互联网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因此,写文章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如果你不希望某些人看到你的文章,那么就不要发布它,因为文章迟早会被别人看到的。

3、使用安全的密码。如果一定要在网络上保存自己的信息(例如电子邮件、私人日记等),那么一定要使用一个安全的密码进行保护,所谓安全的密码,通常情况下是长度多于6位,有字母和数字的不容易被人猜到的密码。

4、个人电脑的安全。自己使用的电脑,要有足够的安全设置,打上最新的操作系统补丁,启用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不要访问任何钓鱼网站等等,确保个人电脑不被黑客入侵。如果发现有被入侵的异常情况,应该在第一时间内断开网线,然后再进行检测和修复。

如何查询自己的个人隐私是否已经外泄,这里也有一些技巧。

1、定期使用百度和Google搜索自己的真实姓名。重点查看前三页的内容,看看是否有和自己相关的隐私信息。

2、定期使用百度和Google搜索姓名+个人信息(如个人工作单位、学校、住址、电话号码等)。通过这种组合查询,能较为准确的知道自己信息外泄的情况。

如果个人隐私已经泄露,该怎么办?

1、如果是自己建立的网页或者填写的信息,那么直接登录网站进行删除操作。

2、如果发布在第三方网站,那么通过邮件或电话联系对方网站管理员,要求其删除个人隐私信息。

进过这些操作之后,就可以删除已经在网站上索引的个人隐私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百度和Google的网页快照依旧会保留这个信息一段时间(通常是几个月),因此最好能通知百度和Google要求其在搜索引擎的缓存里也将隐私信息删除。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月光博客 [ http://www.williamlong.info/ ]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1042.html

转以调情:获得RSS 和 获得Atom

获取XML
1 string filePath = “temp.rss”;//指定RSS格式文件路径
2             try
3             {
4                 if(this.articles == null)
5                     this.articles = new Dictionary<string, Article>();
6
7                 this.articles.Clear();
8
9                 WebClient myClient = new WebClient();
10                 myClient.DownloadFile(Url, filePath);
11
12                 XmlDocument myXml = new XmlDocument();
13                 myXml.Load(filePath);
14
15                 //定位 channel 节点
16                 XmlNode channel = myXml.DocumentElement.FirstChild; //channel node
17
18                 //定位 item 节点
19                 foreach (XmlNode node in channel.ChildNodes)
20                 {
21                     if (node.Name == “item”)
22                     {
23                         Article atcl = new Article();
24
25                         foreach (XmlNode subNode in node.ChildNodes)
26                         {
27                             switch (subNode.Name)
28                             {
29                                 case “title”:
30                                     atcl.Title = subNode.InnerText;
31                                     break;
32                                 case “link”:
33                                     atcl.Url = subNode.InnerText;
34                                     break;
35                             }
36                         }
37
38                         this.articles.Add(atcl.Title, atcl);
39
40                     }
41                 }
42
43                 Clicks++;
44
45                 return true;
46             }
47             catch (Exception e)
48             {
49                 Console.WriteLine(e.ToString());
50                 return false;
51             }

///////////////////////////////////////////////////////////////////////////

///////////////////////////////////////////////////////////////////////////

///////////////////////////////////////////////////////////////////////////

获取ATOM
1 string filePath = “temp.atom”;//Atom格式文件路径
2             try
3             {
4                 if (this.articles == null)
5                     this.articles = new Dictionary<string, Article>();
6                 //清空文章列表泛型集合
7                 this.articles.Clear();
8                 //取得Atom格式文件
9                 WebClient myClient = new WebClient();
10                 myClient.DownloadFile(Url, filePath);
11                 //读取XML文档
12                 XmlDocument myXml = new XmlDocument();
13                 myXml.Load(filePath);
14                 //获取根节点
15                 XmlNode feednode = myXml.DocumentElement; //feed node
16                 //外层按文章节点entry循环
17                 foreach (XmlNode node in feednode.ChildNodes)
18                 {
19                     if (node.Name == “entry”)
20                     {
21                         Article atcl = new Article();//实例化文章集合
22                         //内层循环获取文章详细信息
23                         foreach (XmlNode subNode in node.ChildNodes)
24                         {
25                             switch (subNode.Name)
26                             {
27                                 case “title”:
28                                     atcl.Title = subNode.InnerText;
29                                     break;
30                                 case “link”:
31                                     atcl.Url = subNode.Attributes[“href”].Value.ToString();
32                                     break;
33                             }
34                         }
35                         //将文章信息存入泛型集合
36                         this.articles.Add(atcl.Title, atcl);
37                     }
38                 }
39                 Clicks++;//点击次数加1
40                 return true;
41             }
42             catch (Exception e)
43             {
44                 Console.WriteLine(e.ToString());
45                 return false;
46             }

原文:http://www.cnblogs.com/nniixl/articles/1313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