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碎碎念

  • 神奇的老张

    在这个小区买房的时候,看过一个跟现在买的这套差不多的房子,户型一样,都有院子,而且实际上更大,院子分为两个部分,小路南侧的被邻居占了,尽管院子都是公共绿地而已,剩余的院子跟我现在这套还是一样大,或者更大一点,而我更在乎的是那个惹不起的邻居,后来才知道,他就是老张。

    遗憾的是,我躲开了老张,买下的这套房子有两个一样不好惹的邻居,一个对门的老于,一个楼上的老王,好在这两家都因为自己家里的原因搬走了,新来的房东倒是相处得好很多。

    尽管我连小区业主群都退了,还是跟老张产生了一些交集,有一个固定车位的临时使用权就是拜他帮忙搞到的,不是直接找他,是楼上的新邻居代话,楼上的曹先生承接了我让渡的我窗下的临时车位。如此看来,老张似乎是一个比较霸道还很讲道义的人。

  • 随大流写一下过年感受

  • 北京的电动车

    这里的电动车说的是电动自行车,我的第一辆电动车是2008年在武汉买的圣宝龙,车很好骑,算是电摩吧,武汉发大水的时候,可以在没了车上的水里畅行无阻,后来在光谷鲁巷广场附近被偷了,那会儿比较流行偷车。第二辆我去买了一个油电两用的车,发动机是杂牌子,老坏,底盘低,在过减速带的时候撞坏了漏了机油拉缸,去修车花了400,那次修车跟修车师傅聊天倒是有些收获,他说武汉当年去北京的学生老多了,有一个四百人的碑,都是没回来的,每年孩子们的家长们都去祭奠,我没去找这个碑。

    后来这个油电两用车还被我托运到了北京,遇到警察叔叔就关掉发动机,改用电,发动机是隐藏的,排气筒也是隐藏的,不仔细看的话看不到,躲过了几次检查,后来又老坏,我就懒得修了,买了汽车,就不骑了,最后搬家的时候也没有带那个车架子,就算是扔了。

    今年暑假去镇远古城,那个地方就是一条步行街,汽车不让进,可以骑电动车,所以各个旅店都租电动车,我们也租了一辆,老婆坐后面,被老婆抱着的感觉很好,我被种草了。

    这两天在闲鱼上研究各种电动自行车,才发现这真是一个大江湖。便宜的有几百块的,贵的有一两万的。总体来讲,用车的人是三大类,一个是外卖员,一个是上班族和玩家,一个是接送孩子的。外卖员基本上用不了新国标的车,太慢,以至于大火了一种外卖专用新国标电动车,这种车虚标严重,不过这个虚标是标低,1500w的电机标称400w,以应付上牌,其他各项配置也远高于一线品牌,可称是物美价廉,只是毕竟是假国标,非外卖员一般不买。第二类是上班族和玩家,因为停汽车不方便或者根本弄不到牌子,只好骑电动车,不愿意亏待自己,所以很多人去买高价的小牛之类,进而还有很多改装,四五千的车能改成一万两万。第三类是接送孩子的,可以选最便宜的,新车一千多,二手也就几百,跟自行车差不多,只有一个大梁,没有车壳,轮胎也比较窄,没有什么美观度可言,也可以选雅迪之类的三四千的车,带壳子,这两年出的壳子还比较漂亮。

    我盯了好几天,收藏了几十辆车,差不多有一半的车已经卖掉了。大部分都是个人出的,也有个别是电动车专卖店置换的二手车,开始我比较回避这种车,后来看看感觉也可以,但他们手上的车一般相对旧一些。网上看车的信息一个是看总里程,一个是看购买时间,像小牛这种可能不太容易篡改里程,其他的可以直接重置里程。

    总结下来,出手最快的是新车,6个月以内的,要的钱又不算高的,可以直接按型号比价,盯了好几个,都是一犹豫就有人出手。最后买定了一个开了三百多公里的雅迪DQ6,车体是银色,车座是红色,样子比较讨喜。比新车便宜一千二。

  • 轻松的感觉

    为了谋求发展,已经两次转回国营单位的机会,尽管两次都不是因为能力不行,而是因为学历太低而被拒。在审查的等待期里,尽管有着对新的起点的期待,也有伴随而来的一种紧张,似乎要给自己套上一种枷锁,让我不再那么自由,或者是一种面具,需要更多的伪装。

    这种感觉严重的时候竟然能够导致我睡眠不佳,夜半醒来几乎是我从未体验过的。曾有朋友二人高歌狂舞,而我倒在沙发上酣睡不醒,最终薰染得他们也去乖乖睡了。

    退却下来,又要找一点新的安慰,于是打开kindle,重读起了胡适,发现跟以前读的感觉不一样了,以前没有想过那么多旧的东西,现在倒是经历过一些了,读起来,就有了一些感受。相比起来,胡适依然是新的,至少放在现在还不过时,甚至,现在都不太可能有人这么说话了,连于老师都躲到五台山去了,尽管偶尔憋不住还是会学起以前某位假借保姆名义发言的人那样,用狗狗阿武的名义说一些自己想说的话。

  • 今天连必应都变慢了

    半天都打不开,即使是直接访问cn.bing.com也不行。

  • 梦想和谎言搭的墙

    梦想,一直不遥远,老在眼前晃,也老挂在嘴边。

    谎言,那堵墙,也越来越高,不知道哪一刻倾倒,连我和我的梦想一起埋葬。

    我感到累了,真的累了。不知道是不是不该在这个地方再呆下去,我坚持离开没准更好。

    路一直是超前走,回头也没有用。

    谁也不知道能走多远,但我知道还有很远。

    梦想,和谎言,握手告别。

  • 一个月内的沧桑巨变

    她来了,她又走了。

    她一直在那里,她还是她自己。

    我发现有很多事要去做,我的一堆博客,我的一堆没用上的域名,我的空着90%的花了大笔钱的空间。但有一件事我真的不愿再去做。

    曾经想,一头走到底,确实不那么轻松。爱我的人和不爱我的人都有一种说法。

    我,明天

  • 在上海的周末

          来上海快两个月了,公司还是创业期,周六一般也到公司,所以一周也就是周日自便。

          可是,真的到了周末又不知道有什么可做的了。

          上午睡个懒觉,下午洗了洗衣服,六点吃了晚饭实在不想再看电视了,索性跑到公司自己来“加班”。现在脑子里想的全是网站,似乎也只有想这个了。想别的也没用。

          周末终于过去了,下周末就到五一了,原打算上海-武汉-北京-上海,转上他一大圈,后来跟同学吃饭时一合计,相当不划算,就想还是留在上海做点事情吧。希望我的毕业刊早日出炉。

  • 我来上海后的日子

    北京,一个难圆的梦。

          武汉,没想到去便去了。

          北京,高考以后没去成,在武汉读了三年半大学,然后就来了上海。

          我总是说不会在上海待很久,因为我要回北方去实现我的诺言和理想。住在一个在上海的高中同学的宿舍,晚上他的同学拿着手机问我们一道心理测试题,大致是如果本人不得不死,愿意列举哪种死法,我选了煤气中毒(大家都习惯了,也没啥可忌讳的哈),其他的选项由诸如跳楼、跳海等。结果是中煤气的会有越来越多的女生喜欢。这倒没啥错,只可惜公司目前只有一个女士。

          来上海,连公司地址都是在下了火车以后问的。我想,如果手机丢了,我就彻底完了。

          公司在黄浦江边上,浦东新区,金融中心。

          我是第九个人吧,也许是第八个,我一直没搞清楚。

          时间过得很快,已经是第三周了,再过十来天大概就可以拿工资了。尽管中间遇到过一些困难,也算过了关,从上学到工作似乎没有太大的转变。我在做我喜欢的事情,但我不知道会做多久,到目前为止我只坚持了一件事。

          自从百度空间开张,就很少来这里,其实也很少有比较抒怀的文字了。登录的时候,差点连密码也不记得。不过还好,离开武汉,都没来得及跟同学们道个别,博客倒仍可以继续写。

           虽然有同学,但过周末的时候仍然觉得孤独。所以周六也照常去公司,而且一样待到晚上十点。

           师姐给我发了个约稿,《知音女孩》的,想无聊的时候写一写,但又一直没动笔,看来还没十分无聊。

           昨晚接到宋师姐的电话,一时间惊诧的不知道说什么。毕业论文还是要好好写一写的。而且选一个年轻老师也希望能多沟通一点。ms这个师姐还是个白族姑娘,呵呵,没别的意思。我对学术仍有好感!

           公司要加人,我想到宿舍的两个同学,不知道能不能拉过来,就看明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