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09 年 7 月

  • 微软讲师 微软专家 微软顾问

    微软讲师

      微软讲师这个称谓应该是从1993年初期从台湾开始风行, 而后在2001年才在大陆经常听见,严格来讲微软讲师并不是因为他讲了一场微软产品的webcast或着是客串过某堂课就是微软讲师了, 而是和微软公司市场部门签过讲师协议(就是一份合同), 里面明确记载了作为一名微软讲师的权利和义务, 当然也包含了酬劳的支付方式, 这样才是微软讲师, 但是他们并不是微软公司的正式员工。

      我们有时也会听到所谓的金牌讲师, 金牌讲师这个名词是微软公司为了要推广微软培训中心所发起的票选活动, 从微软授权培训中心里筛选出那些负责、认真的授课老师给予嘉勉。

      不过从意义上来讲微软讲师要严格于金牌讲师, 因为微软讲师需要和微软签订服务合同, 而金牌讲师不需要, 金牌讲师的身份更接近于民间培训中心而不是微软官方。在微软市场部门的框架里, 每个产品经理都会有他们自己专属的几个微软讲师, 从而在一些重要的活动中出现或协助微软公司服务一些重要的客户。

      微软讲师的授课技巧和对产品的认知要求很高, 以至于他们所获得的回报往往已经足以支撑他们以SOHO的方式生活着。

      微软专家

      微软专家和微软讲师不同, 撇开那些微软正式的员工以外,微软最有价值专家也是微软专家, 但这种专家更倾向于技术专家而不是授课专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每年由微软专门的部门(MVP Team)负责遴选,总共要经过七关,任期为一年,而后又要重新检视他过去一年的表现, 再决定是否给予继续续任, 微软技术专家目前在国内大约有几百名左右。

      很多微软专家未必都会讲课,但无损于他们在技术方面的钻研和成就。

      微软顾问

      和微软讲师、微软专家不同的是微软顾问。微软顾问有两种, 一种是公司正式员工(Employee), 例如台湾微软是从1993年开始建立微软顾问服务团队, 他们领的是公司正式的薪水, 有所有的福利, 但毕竟还是职工;另外一种微软顾问更像是微软的问题专家或合作伙伴(Parnter), 微软在美国每年都请很多人担任各种针对微软自身的服务, 他们不是微软的员工, 微软却更像他们的客户。

      成为后者没有所谓的考试或证书或遴选, 而是依赖于时间和市场认同, 通常一个微软顾问(特别是微软资深顾问)至少和微软有过十年以上共事的经验, 否则很难发现微软问题之所在。好的顾问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产品经理, 因为只有听过超过十年以上的顾问, 却没有见过超过十年以上的产品经理, 只有产品经理和微软顾问能共同协作的时候, 过去的经验才能带来无穷的价值。

      简而言之:微软顾问要求最高,微软专家相当于微软给予微软技术爱好者的一个头衔,微软讲师则是以教授微软技术为生的一种职业!

    在IT这个需要专业知识和高关注度的行业,这样的梯队为微软的市场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在早教领域,是不是也可以效仿一下呢?

  • 幼儿早教读物选择的“五步法”

    作者:外语出版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范晓虹

    “电视宝宝”的增多与其说是新传媒所具有的魅力,不如说是家长在早期阅读方面的“不尽心”。但这似乎不完全是家长的责任,“一是没经验,二是信息太多,不好选啊”,那么,家长如何培养一颗“火眼金睛”,在鱼龙混杂的早教读物中给孩子做选择呢?基于外研社出版工作的经验和妈妈的经验,我认为五句要领可以和家长们分享。

    1、考察读物的“身家背景”

    我国的出版机构很多,每个机构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大家知道的高等教育出版社更多的做面向大学、成人的出版业务,比如说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外语和少儿类出版就在行业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当大量产品涌现的时候,机构的品质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背书。相比起孩子的未来教育问题,权威专业在选择上降低了家长的一些难度。

    2、考察读物内容是否分级

    在阅读上面,尤其是在外语的阅读上,一定要分级,就是这个分级如果从外语的角度有语言的难度和规律在里面,没有分级可能会让孩子的学习有些困惑,而且分级有利于配合他课堂的学习。

    同理,“分级”不光是外语读物所必备的,也包括母语也需要这样做。因为孩子的阅读涉及到各个领域,这个是涉及孩子认知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如果你选择的内容不当,可能会打击他阅读的热情,比如他读一本书看不懂,那他就会觉得读书就这么回事,不好玩,然后厌恶它。

    3、考察内容是否做到平衡

    第一个重要的平衡就是教育性和文学性的平衡,中国的出版社倾向于选一些教育性比较强、说教更多的东西。这样让孩子感觉读书不是一种享受,而成为一种负担。教育和文学性怎么平衡?你是光娱乐还是光教育?还是能够达到比较好的平衡?读物绝非仅仅为了娱乐,而是在娱乐的同时,让孩子收获一些教育上应该获得的东西。

    第二个平衡我觉得是题材上的平衡,将文学的非现实故事和现实知识相平衡,举个例子来讲,比如《布奇乐乐园》中《月亮快睡觉》的故事,讲一个小孩如何和月亮一起入睡的故事,显然是偏文学性的,我们也会讲一些诸如洗洗手之类的科学、健康等现实知识,让二者达到一个平衡。

    4、考察读物形式上的灵活度

    玩乐和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因此一本书显得中规中矩就难以引起孩子的好奇欲。幼儿读物在形式上就可能要更多考虑文字和图片的比例关系。比如说绘本,对于小的孩子可能图画的量要比较大,绘画的风格要比较多,让他不要光去看文字,要懂得去从图片里面来明白这个故事。比如加入了一些立体的可以动手的小环节进去,孩子就会爱不释手了。

    5、读物不排斥借助现代媒体来表现

    媒体在发展,阅读所借助的媒介形式也在发展。所以你在给孩子选择的时候,尤其给孩子选择,你不要只选择平面的,当然这是对阅读整体的一个要求,读物可能有文字、图片、视频等相结合,甚至有一些简单的在线辅导、互动等环节,加入一些工艺让书籍变得立体、醒目,让孩子和家长可以共同完成一些游戏等等。

    早教读物选择“五步法”你学会了吗,家长朋友不妨验证一下。

    http://lady.163.com/09/0711/11/5DUH79Q800262I2G.html

  • 中国青少年用“弱智”一词评价当今儿童文学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最近表示,一些孩子用“弱智”一词评价当今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另有媒体指出,孩子们希望大人为他们写出可以传世的作品。
    用“弱智”一词来评价一个时代的儿童文学—大概没有一个官方批评家有这样的胆量,但是现在孩子们用了“弱智”这个评语,大人们难道不应当在震撼之余深自反思吗?

        香港《开放》杂志执行编辑蔡咏梅表示,当今中国的儿童文学阶级斗争的宣传少了,但仍是弘扬“主旋律”的文学、而不是以开启想象力为意趣的文学,所以孩子们才觉得这样的文学“弱智”:

        “毛泽东后时代,可能对儿童文学阶级斗争教育要少一些了,但是,儿童文学的主旋律还是爱国主义教育。我想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也要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那一部分,讲博爱、爱心还有儿童的想象力,我想这方面可能他们不是很强调,而是要强调爱国,还有中国有一些传统文化思想,就是威权思想。现在的青少年都知道流行文化,他们把流行文化跟官方的意识形态创造的儿童文学相比较的话,就觉得这种文学很苍白,完全不能跟儿童沟通,所以他们儿童就觉得很弱智。”

        蔡咏梅指出,缺乏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一个问题,现在中国的社会风气褫夺了孩子们为欣赏文学所必需的童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中国大陆,社会的风气跟学校里面的教育冲突实在是太大。儿童在学校里面受的教育都是讲得很多,但是他们在整个社会看到的现象都是很虚假的。腐败也侵蚀到了教育部门,小孩子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这个社会的双重性格。扩展到宣传,他的这些东西对儿童都讲得很高大、很崇高、很美好的东西,但是,从整个学校、家庭、社会他看到的,都是跟他所受的教育相距太大,所以就摧残了儿童那种美的、童真的东西。他就觉得这个社会没有真、没有善,真善美的东西不存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颓废,爱都是假的,赤裸裸地宣传的物欲、追求才是真的。”

        这位评论家表示,现在青少年的娱乐和审美趣味从书本转向了网络空间和漫画,但是她没有说明这是缺乏儿童文学的原因还是结果:

        “现在尤其是很多男孩子普遍上网,电子游戏机、流行音乐还有日本儿童漫画在全世界影响都很大,香港这些地区都会受很大的影响,阅读习惯都完全改变了。所以,青少年文化完全跟以前不同了。”

        四川的作家铁流也说,现在的儿童没有读书的习惯:

        “我儿子13岁,他就看卡通,看电视上的,玩游戏,不象我们以前11、12岁看三国、看水浒,现在的孩子很少看这些。现在的大环境是物流社会,孩子受各方面的影响也是这样的,关注比较现实的东西,稍微大一点的就看怎么赚钱。”

        这位老作家表示,思想上的禁锢导致文坛的荒芜:

        “整个中国都没有文学,不是儿童没有文学,大人都没有文学。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变成了不是人学以后就没有任何东西了,是一个文学非常贫困的时代。”

        记者:“这个原因在哪里?”

        铁流:“原因很简单,就是党性代替了人性,甚至代替了艺术,所以就没有文学,所以中国文学就是一个沙滩,没有一个文学作品能够摆得出来的。任何一部作品都要经过不断的批审,不断的检查,甚至过不了关,所以它必须充满政治色彩、充满功利、充满歌颂。现在的作家如果要写真正的艺术作品就通不过,任何作品都有个主题,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宣传什么、反对什么,都有一个红线贯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最近说,“儿童生活的日益复杂造成儿童文学的创作困难”。这句有意思的评语会引起一个疑问:在过去60年中,儿童生活总有相对不那么复杂的时期吧?而那些时期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又在哪里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ecee370100ek2i.html

  • 宝宝树发布《中国家庭育儿方式研究报告》

    中国家庭育儿方式研究报告(孕妇和0-6岁儿童家庭)2009年6月

    [调查发起、主持]:宝宝树网站www.babytree.combabytree_baogao
    [学术顾问]: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培训成长中心
    [技术支持]:GMI全球在线调研数据技术供应商
    [报告简介]
    中国目前的0-6岁婴幼儿人数已经超过1亿。这些孩子的妈妈们,基本上出生于70年代和80年代。70后、80后妈妈们有许多独特的经历。70后、80后妈妈们又在当今更加快速变动、更加全球化的社会中承担起养育下一代的责任。

    宝宝树(www.babytree.com)是中国最大的亲子育儿网站。本着“爱、交流、成长”的建站宗旨,宝宝树团队深切感到,在当今中国孕婴童行业大事频频,整个行业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情况下,我们有责任静下心来,以科学的方法、中立的态度研究中国孕妇和0-6岁孩子的家庭,研究具有鲜明特征的这一代中国年轻妈妈的育儿现状和变化趋势。

    [报告目录]

    一、项目简介
    二、80后妈妈全面亮相
    三、中国妈妈的育儿观念
    四、中国家庭的孕育动机和育儿方式
    4.1 孕前-孕育阶段
    4.2 0-1岁阶段
    4.3 1-3岁阶段
    4.4 3-6岁阶段
    4.5 中国家庭焦点现象剖析
    4.6 中国宝宝的N个第一次
    五、影响妈妈决策的媒体及途径
    六、中国家庭育儿支出及商品选择
    七、金融危机对亲子家庭的影响
    附录:研究设计

  • 号称没有找好商业模式的宝宝树成长史

    2006年,邵亦波、王怀南撞到一起,一个有三个孩子,一个有两个孩子,仅这一条,恐怕国内的创业者就比不上了。这两个人一个是易趣创始人,一个是雅虎前高管,真是让平民百姓寒心,我们就不能创业吗?有篇采访可以看一下http://finance1.jrj.com.cn/news/2008-04-17/000003543520.html

    宝宝树2007年3月8日上线,看来这也是一个特意安排的日子。按照一般的进度,之前应该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是在做开发,也就是该项目在2006年10月份前后正式启动,“五六个人”,“40平米的房子”,后来逐渐扩充到30个人。在2007年3月8日之前,他们已经搞到了几百万美元的投资,这也是一般团队做不到的,尤其是这个钱花到了哪里我们就更搞不清楚了。

    宝宝树是个社区型产品,自然需要他的第一批用户,当然,这个途径并非像校内网那样去学校贴海报“买学生”一个十块钱。通过QQ年龄筛选、新浪母亲频道(挖人)等去找,在上线之前的2007年春节之前给他们寄送了个性挂历,按每册成本40元计算,宝宝树投入一万元即250个原始用户,当然,还算不上真正的用户,记住,网站还没上线呢。http://tech.sina.com.cn/i/2007-09-07/17211726297.shtml

    宝宝树三大功能:记录成长、父母交际、育儿知识。

    宝宝树用的架构就是supesite+discuz,功能上完全可以对照,以至于后来模仿者甚众。

    记录成长这个概念很宽泛,他能做到的就是写写博客、发发照片、视频。这些内容是非结构化的。而其实纸质的成长日记等出版物已经很多,很系统且规范,这一点一直到2009年才通过插件的模式赶上来。

    父母交际,王怀南认为现在这帮父母多半是独生子女,与父母也多半不在一起,很孤独,而同时习惯于网络。

    育儿知识,他自认这方面比不上摇篮网。毕竟一个专家团队不像他的第一批用户小小利诱就来了。相反,出版社在这边有优势。

    宝宝树的困局是想做电子商务、想做线下活动,但力不从心,而东方爱婴先天的具有线下优势,逆向反攻,早教网有一整套的理论体系,电子商务做得有声有色。

  • 宝宝树CEO王怀南:早教不是金钥匙

    中新上海网6月24日电(邹瑞玥)宝宝树创始以来,通过准确研究和数据分析,把握新一代年轻父母的需求,打造出一个殊异于中国第一代杂志型资讯类母婴网站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仅提供育儿资讯、育儿产品和服务,同时也是父母交流分享、记录宝宝成长的地方。日前,本社专访宝宝树网站CEO王怀南,听他讲述宝宝树与新生代70后、80后妈妈的故事。

                            大多数用户通过口碑积累
       

        王怀南说,妈妈们需要了解带宝宝的咨询,与别人分享宝宝成长的喜悦;当妈妈发现一个好用的工具的时候,她会非常迫切地要跟家人、朋友分享。因为她们觉得能帮助别人。所以一旦一个拥有良好口碑的平台在妈妈的圈子里传开,就会源源不断吸引新妈妈们,这就是定制网站的马太效应。而宝宝树大部分的用户,正是通过这样的口碑宣传来的。
       

       喜爱社区形式的70后80后妈妈们,用富有自己个性的内容,给宝宝树打上了年轻、创意的烙印。文字、照片、漫画,差不多网站超过九成以上的内容,都是由会员提供的。宝宝树现在拥有200多万注册用户,每天的访问量超过100万。
      

       “现在,宝宝树的注册用户每月比上月同天增长三成,我觉得有些偏高,希望能维持在10%左右。”王怀南说,他不希望宝宝树像有些定制网站那样,注册用户数量短期内骤然飙升,而后停滞不前,跟着就下降。“今天的宝宝树,每两周有一半的注册用户会回来看看,其中有一半用户会产生内容。这个数字比Facebook高得多。”

                             早教不是金钥匙,不能取代父母教育
       

       “6岁孩子平均要识750个汉字,相当于提前学完了小学一年级,这个数字真是让我吃了一惊。”王怀南说。有超过三成的妈妈在孩子一岁半前就开始教孩子认汉字,其实一岁半至三岁是孩子的控制和管理的时期,如果这个阶段发展顺利,就会推动以后的创造性和工作能力的发展;反之,如果这一时期的情感受到挫折,会导致固执、强制和的性格。早教一定要顺应孩子成长的规律,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忽视了孩子在这个阶段的需求和习惯培养。
      

       “我自己不认可授课形式的早教,”王怀南说,“很多父母把孩子托付给早教机构,自己就很放心,以为可以放手了。其实,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能取代父母的教育。”早教课程不是金钥匙,孩子的习惯培养,建立感情模式,都需要父母的参与。如果早教课程变成了强制性的灌输,变成了父母放手不管的理由,那就偏斜了对真正早教意义的理解。

                           多数80后妈妈不喜欢硬性广告宣传
     

       “目前国内的网站主要分两种,一种以知识、信息获得为主;一种以人气、社区为主。后一种网站更易打造品牌。宝宝树引人注目的也是这个互动口碑。”王怀南说,调查发现,多数八零后妈妈不喜欢,甚至不相信硬性的广告宣传。新浪这样的网站虽然浏览人数多,但是广告点击率很低,不足1/3。在广告投放上,宝宝树也倾向于使用互动式广告。目前社区的广告,有故事形式的,也有需要用户参与的互动式广告,这种广告形式是高效且大规模的。
       

       “宝宝树还刚刚诞生不久,还是一个创意团队,像摇篮这样的网站经过八九年时间的发展,如今已变成一个职业管理团队,虽然可能相对成熟,但做网站人的热情和网站的人气,都是不能与我们相比的。”现在,宝宝树的“知道”在全国网站“知道”频道中排名第八。王怀南表示,宝宝树会始终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并为妈妈们提供有质量的信息。

    http://www.sh.chinanews.com.cn/PageUrl/20096241638417.html

  • 东方爱婴儿童发展评测系统上线

    东方爱婴大事记载,2008年1月,东方爱婴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合作开发的“中国城市0-6岁儿童身心发展评估标准体系”科研项目正式启动。

    近日,东方爱婴官网推出“你好,抱抱熊”家庭互动早教产品专网。该域名注册于2003年,而“你好,抱抱熊”的名字来自于号称中国首部低幼互动童话剧。

    babybear

    www.babyex.cn

    很显然,抱抱熊包括两部分内容,发育测评与互动学习计划,前者提供理论基础,后者对东方爱婴来讲就是销售计划了。而这里的测评系统正是上面所提到的与中科院心理所的合作项目。经初步试用,该系统目前仅提供0到1岁即12月龄以下的测评,而且与早教网推出的测评系统极为类似。互动学习计划则很像在学习巧虎的营销模式,注册时要求留下电话和地址,然后可以开展业务了,第一步就是要免费给你寄送样品。

    1个月:神奇的大脑、爱与安全感、宝宝屋、母乳喂养、情感交流、抚触、视觉刺激、黑与白……

    2个月:哭声解析、新生儿护理、宝宝衣着与起居、颈部锻炼、听觉、视觉刺激、红与黑……

    3个月:亲子依恋、宝宝的感知觉、视听环境、腰背部锻炼、拍打、吸允……

    4个月:宝宝认生、人际环境、父亲参与、早期交流、翻身训练、找声源、抓握……

    5个月:因果关系、就餐环境、辅食添加、手部动作、拍打、踢东西、探索……

    6个月:认识自我、咿呀学语、语言环境、良好睡眠、手眼协调、坐起……

    7个月:动作思维、安全环境、粘妈妈、平衡感训练、倒手、躲藏……

    8个月:早期阅读、阅读环境、用嘴探索、牙齿发育、腹地爬……

    9个月:爬行、探索环境、恐惧、模仿发声、藏找、扶站……

    10个月:左右脑偏侧化、探索世界、早起记忆、站立……

    11个月:蹒跚学步、安全、音乐环境、模仿、投掷……

    12个月:父亲角色、行走环境、最初纪律、语言……

    以下是其主要产品分类:

    DVD、宝宝图书、CD、玩具、父母图书

  • 爱与理性

    尽管我还没有孩子,甚至还没有结婚,但我思考如何养育小孩儿已经很长时间了。

    爱与理性,这是刚刚产生的一个词组。爱放在前面,紧随理性,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旨。

    为了用最短的时候搞清楚我们的孩子到底怎样以及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需要一个儿童发展测评系统。

    在得到了较为适当的评价以后,我们要决定如何采取行动了。

    我把接下来的行动分为三种类型:无工具训练、有工具训练、委托代理训练。

    1. 无工具训练,即我们只要手把手的带着孩子做动作之类就行了,这也是比较省钱的做法,我想在初级阶段这基本上可以搞定大部分。

    2. 有工具训练,我们需要一些工具,可以是买来的,也可以是我们亲手做的。比如图书、玩具、音像制品,或者折纸、diy的风筝之类。总之,这个过程不需要过多的父母之外的人参与。

    3. 委托代理训练,这是最花钱的,也是父母参与最少的。如果你觉得有必要,那么请慎重选择一下试试吧。不过,即使你交了钱,孩子仍然是你的,请在他身上保持足够的关注。

  • 早教网巧虎东方爱婴简单分析

    1. 早教网拥有一套相对完成的儿童发展测评体系,早教网主要卖《百万智测》这本书,并未将测评结果与其商城联系起来。

    2. 巧虎按年龄做了产品方案,但似乎尚未个性化。

    3. 东方爱婴也搞了一套测评系统,并于近期上线,不过目前大概只有0到1岁的题库,而且该系统与早教网的很像。东方爱婴配套了图书、玩具、音像制品和其自有的培训机构来作为测评结果的指导消费对象。

    从营销方式上看,早教网顶多算网络营销,巧虎是网络营销加电话营销,东方爱婴则是尝试互动营销。从巧虎的试用品投递来看像是体验营销,沦为幌子而已。

    以上为初步调查结果,待修正。

    早教网:www.zaojiao.com   巧虎www.qiaohu.com   东方爱婴www.babyc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