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有篇冠名为“新中国新文艺的房地产之歌”被禁,歌词为转载,标题是我加的,现在又出了一个新三字经(楼市三字经),献给我这里相当不多的读者。
分类: 观察
-
317活动站开始活动^_^
317活动站是一个秘密据点,但它的网址可以公开:http://www.douban.com/group/288445/
加入317活动站的前提是你要知道我是谁,而且在豆瓣上关注我(http://www.douban.com/people/beloving/),这样我才可以给你发邀请。
317活动站目前面向雄楚大街图书城或者附近的年轻朋友,活动内容主要为阅读、影视欣赏。
317活动站近日活动以耶鲁大学公开课程为主,不定期开展电影展映。
-
开博客的官员才是好官员
咱们台湾省的官员就是代表,他们几乎个个写博客,上非死不可。
现在成都市新都区的同志们也制造了一个新闻,把政府网站的留言板搞成了新闻热点。
我总相信,凡事没有绝对,有靠腐败升官的,就有那没法腐败也想升官的,各据一种力量而已。所以,我并非看好新都的同志,像他们这种不明目的的努力恐怕坚持不了多久,问题出来了是要解决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多半是凉办。但是,我看好的是会有更多的同志希望打造一条新的升官的通道,那就是走向更加开放的媒体。
开博客的官员才是好官员,至少现在是,开了博客别人可以夸你、骂你,关键是你张嘴说话了。正如我们镇上的民警同志早些时候已经入驻百度贴吧!
-
希望从这里开始 这里却并不简单
希望从这里开始,这里却并不简单。
华德福对仍然满怀希望的人是一个鼓励,尤其是对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七零后和八零后。华德福最火的地方在成都(华德福500人超级群51100617),华德福来武汉(武汉华德福教育QQ群82279961)也有一年多时间了。紫云英儿童之家的花径等人一直在积极地推进华德福幼儿园的工作。
刚开始接触华德福的人都显得异常兴奋,包括我这个还没孩子的人。这种兴奋可以鼓励人们付出超出一般标准的精力和费用去支持它的落地。
但兴奋总是有消褪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日子是在兴奋与平淡甚至消沉的交替中度过的,我们不能指望我们一辈子可以一直这么兴奋下去,就像我坚信房价不会这么一直高下去,或者说弄个房子会一直这么难,只是一个周期多长的问题。有的朋友对华德福的兴奋大概在半年左右就开始消褪了,有的朋友会更快一些。
华德福作为官方幼儿教育的一种替代,给了妈妈们多一个选择,这个选择的权力是让她们感到宝贵的。
但是握有权力之后却不一定能做好,东东妈有一篇很详细的总结,看了让人感动,让人唏嘘。这大概也像我们盼望的民主、自由,当它真的来了,我们却无所适从了。一位同事的小孩儿也被我忽悠到那里去了,算是一个经历吧。
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的一位同学给我发消息,说要采访一些有关华德福的东西,希望我能给他们提供一些线索。还是祝福华德福做得更好,走的更远。
其实,如果在官方幼儿教育里面动一点土,换一些新肥料进去,未尝不是更好的方式。
-
博客掉线几小时
重启以后进不去
但也可能是机房原因
-
死于逻辑:9.20行动回顾
你跟他讲法律,他跟你讲政治;你跟他讲政治,他跟你耍无赖;你跟他耍无赖,他跟你讲法律。
这是最近广为流传的一句话,道出了你感觉得出不对头的那个不对头在什么地方,就是逻辑!
回顾昨天的交流,让我感到可怕的是对方的那一番独白:
- 楼顶上有若干设备,他要是搞破坏……
- 我是经历过89的……
- 你还年轻……
这样的逻辑让我深深地感到这个国家的可怕,如果说还有什么希望,那么希望就在八零后、九零后,以及两千后们身上,他们最大的不同是有一个接近于正常的逻辑。
这种逻辑的力量非靠逻辑的大多数来取胜,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
编辑的价值:爱枣报开设“枣链”报道微博
不是早恋,是枣链,呵呵。
谷歌搞微博搜索,当然国内的微微们每一个入选。沈阳老师也在搞微博的内容挖掘,从9.18那天开始,爱枣报的同学们再一次站在时代最前沿,推出了“枣链”,让你更快更准的了解微博世界的热点、新闻、人物,其实小圈子和大社会是分不开的,走出小圈子,迈向大社会是个人价值的一个升越,来吧,一起“枣链”!
-
“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彭毅同学如此说道:
人民网9月8日正式推出”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以中南海新华门和”为人民服务”影壁的动画页面为封面,据说除了注册用户,普通网民以游客的身份也可以在”直通中南海”上留言,。小编我写这条新闻的时候,给主席的留言共33543条,给总理的留言共19658条,其中房价和教育问题成为网友留言的热门话题。
中国广播网评论员独家点评认为直通中南海留言版成为掌握民情重要渠道,但也有人反向思考,认为之所以要搞个”直通”,就是本来该通的基层不通,最终这个形式主义的东东还是个笑话。
其实”直通中南海”也没什么新鲜的,在现实中它叫做”信访办”,在旧社会它叫做”击鼓鸣冤”、”面谏圣上”,只不过人家接不接访、受不受谏,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做一个最简单的算术题,8日开通至今,平均一天主席跟总理分别要看5590条和3276条留言,设若二人光看不干,平均浏览一条留言费时3秒,则二人每天要花4.6小时和2.7小时。考虑到二位日理万机四处奔忙,各位觉得靠谱不?
另外说一句,“直通”上面的实名留言跟匿名留言一对比,太可爱了。
在我看来,这话说得有点酸的过头,大可不必如此,毕竟那么多人满怀希望去留言了,我们这里一棒子给打死,岂不是让更多的人失望。再怎么说只过一道关的网上留言板也比道道龙门似地信访办要好过得多。据我所知,要给高层提供信息也是要有新意的,一股脑的什么抗拆迁啥的已经不足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其实谁能提供重要信息是可以被当做情报来获得奖金的,只要你找对了人,寻对了路。
彭毅同学计算主席和总理阅读时间也是不合理的,大大低估了人类的阅读能力,最简单的比照就是我们阅读门户网站的首页时绝对不是一条一条挨着看,但是我们总是能找到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此说来,这些留言的浏览时间大可缩短为每页三五秒,如果按每页20条留言算,那么所需的几个小时就只要十几分钟了不是。
由此看来,胡总和温总有足够的阅读时间来上网阅读网民的言论,比如蹲大号的时候,比如坐飞机的时候,等等,完全可以由我们网友出资为其代购一台港版的iPhone4,开一个香港的3G手机号,通过各种手段翻墙出去上一上twitter。如果再加上沈阳老师的ROSTCM,那么阅读效率就更高了。
-
郑渊洁的忏悔:疫苗那些事儿
老郑的新浪博文没有允许转载,我也就不转全文了,您可以点这里去看,下面摘录一小段:
在1995年12月,我可能救了一个学校的全体学生的命。
使我内疚的是,我没能同意电视台在1995年底利用媒体警告学校不要通过给学生打针吃药创收。真要是那样,也许今天就不会有如此多的孩子受服用碘片服用肠虫净片伪劣疫苗的荼毒了。上帝宽恕我。
最后,我给凡是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家长提个醒儿:当您的孩子告诉您学校要收费给学生打针吃药时,不管您昔日在孩子面前精心塑造了多么道貌岸然正人君子的高大形象,您在交费后也必须屈尊协助孩子作案在打针吃药那天逃学。否则孩子一旦遭遇不幸,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您拿什么望子成龙?
我相信足够多的真相总能带来希望的曙光,真相需要口耳相传,就像幸福也是说出来的一样,不管是你自己说自己很幸福,还是某D说你很幸福。
-
教师节要给老师送礼吗?
礼,早已不是在孔老夫子眼中的礼,不是他千方百计要恢复的礼制,而更多的是一种交换,以至于湮没了尚存的些许对于师尊的敬爱。
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作为学生,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老师,我们一旦进入一所学校,人生当中的一年或者几年时间就要由这位老师陪伴着走过,无论他喜欢你还是厌弃你。在这种前提下,送礼去取悦于老师是必然要发生的。
有些学校号称倡议教师节不收礼,一则反映了老师收礼的普遍性,二则反映了民众对于送礼已经是怨言遍地。于是乎部分学校领导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出来倡议,以彰其自身的清廉爱民。
一概的不收礼会减损了师生的良好互动,把师生关系搞成一种简单的课堂关系,绝不是一件好事!良师与益友是不可分的,既是友,那送点礼物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谁说老师就不能送给学生礼物呢?
如此说来,教师节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就是一个伪命题。不如换个话题,叫做“教师节的时候老师们要不要给校长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