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研究

  • 儿童CD编排小考

    1. 附送歌词,而且采用超大字体印刷;

    品名:经典儿童歌曲精选:我是好宝宝

    出版社:新汇集团上海声像出版社

    我是好宝宝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346517

    2. CD上是先读一遍歌词,再唱一遍;

    同上

    3. 经典曲目的新特点:加入孩子笑声

    品名:莫扎特效应-胎教音乐

    莫扎特效应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243070

    4. 经典怀旧与在线试听

    爸爸妈妈讲的睡前十分钟故事(6CD,“小喇叭”节目主持人主讲,当当网独家)

    睡前故事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101538

    5. 爸爸妈妈概念的落实:男声做爸爸,女声做妈妈

    同上

    6. 音量有高有低,音质差?

    品名:越听越聪明1—3完整版(6CD)

    越听越聪明

    7. 传统文化类关注朗诵者年龄,原文亦或改编

    品名:大家来读:三字经

    三字经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122841

    8. 古诗词新唱

    谷建芬:古诗词歌曲20首(2CD)新学堂歌

    小海龟演唱组亚洲爱乐乐团

    古诗词歌曲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172217

    2CD标注引起了误会,实则为一片带原唱,一片为伴奏。有在线试听。

    9. 方言故事?

    品名:经典童话故事会:孙敬修讲故事(2CD)

    孙敬修讲故事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347166

    读者说孙爷爷有北方口音,大概是南方人不大习惯。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从文化传承角度,搞一搞方言版是否可行呢?

  • 好菜谱为什么却不好卖

    2007年的一个项目就涉及菜谱这东西,当时买了一大摞菜谱书,花花绿绿的挺好看,不过老大从上海美食协会的头那里听说,菜谱这东西很多都是所谓的大师们凭着想象搞出来,自己从来没去做过。

    另外,我发现一个更大的问题,往往一本菜谱上的大部分菜看着挺好,但找不齐原料。就拿武汉来说,中百的生鲜做得比较好,但一般也是大众化的菜品,离我最近的武商量贩才就很少。看来要是生了娃,也要跟我受苦了,不过到时候应该会有动力骑车子去一公里外的中百吧。

    前些日子听说老外的菜谱网拿了不少风投,这消息一出,国内的跟随者们应该也风起云涌了吧。不过光菜谱没用啊,一时的冲动而已,去了菜场却发现,鱼也不认识,菜也找不到。把超市的生鲜清单搞下来吧,超市不提供,可以派人去抄。上次自己做意面还是在武商量贩买的河北产的进口货,我那个汗。

    希望八零后做了爸爸妈妈一定要自己动手做饭给宝宝吃,动起手来吧,光在开心网上偷菜不行,来“宝贝计划”学做菜吧。

  • 真的要把自己当回事儿

    一直苦恼的是认为自己还应该做更多的事,不管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在现在这个情况下,一旦自己失去了目标,那就更加苦恼。

    曾经有一位很让人尊敬的长者给我把过脉,劝我不要活在别人的花环底下,我知道这里面的意思,我想尽力去做点什么,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像做程序员的时候,脑子很快,但敲键盘的手却抽筋了,不得不夹着双臂,努力的克制住抽搐,这倒也是一种眼高手低吧。我得把自己当回事儿,只是在当回事儿和不当回事儿之间有一个把握。

    似乎两个极端我都有过了,你提醒的对,但过于悲观了。在严肃与不严肃之间如果10分计的话,我下一阶段大概要定在七分上。

    日子过得很快,但我们的状况充分证明了时间是不均匀的。我这里慢些,你那里快些。所以,不要断了消息,多帮我对对时。

    我总觉得表态这事儿不牢靠,顺着日子渐渐的就会发现变了。

    上网只是04年才算正式开始的事,刚开始那会儿,QQ都让我兴奋了很长时间,之后我沉迷于在那台廉价的台式机上试装各种操作系统,甚至整整一周都在做着这一件事情,当然,中间也因为误操作拿着硬盘去做数据恢复。这也许是我探索的方式,当我逐渐学会了辨别网络上信息的真伪,我便一次次搜寻新的机会检验已经形成的规则,有时候错,有时候对,但只有当基本稳定之后我才会进入下一个阶段。现在,我要变形了。

    每当这个时候,我需要选择新的领域的信息来充实,找到研究它的方法,书便是一个途径。所以,我看书基本上也是一阵子一阵子的。

    当我为了找发票而发愁的时候,我知道这并不是我所擅长的,而且也不是我要精通的。我要把自己当回事儿,以至于到了别人也把我当回事儿的时候,那就真的是那么回事儿了,这是我在努力的。

  • Education.com有没有中国版?

    投资:Education.com已经获得了三轮总计千余万美元投资,中国很多出版单位也在积极的做在线教育,投资也不少,但尚未达到这个规模。

    内容:

    1. JustAsk也就是教育问答,咱们到处都有,只是质量上不去,要么就是有人问没人答,是缺少志愿者精神,还是缺少真正的教育专家?
    2. Activities主要是家庭式的小游戏,吃的,玩的,小工艺品,尽在其中,我们大多局限在学前早教,上了学就不管了,是不是这样呢?
    3. Worksheets可以说是在线出版的一种吧,估计老外的家里都有彩色打印机,拿一张卡纸,自己来按需印刷,我们是不是仅仅缺少打印机呢?
    4. SchoolFinder是有价值的核心部分,老外择校可不光局限在大学,咱们中小学虽然也可以选一选,但那是很少人能做到的,自由择校这个市场还要等多少年呢?幸好,我们已经在做大学排名了。不过咱们的中小学信息化和信息公开的程度大概只进行了5%吧。剩下的比较活跃的民办学校是一片狼籍,除了狂轰滥炸式的宣传又有多少真本事呢?在这种地方做信息服务,估计也只能是卖LOGO位了。话少了不够用,话多了难免骗人。现在做,应该老老实实长线投资。
    5. E-learning才是在线教育,上面的那都是教育服务。出版社在这上面应该是有一些积累的。比如人教社的在线学习。

    待续……

  • 站台

    上海南站,摄于8月2日夜

    IMGP3332

  • 音像专柜宣传页的陈列

    这个主题属于终端销售物料陈列这一个话题的特殊情况。

    九通电子音像出版社的音像产品集中在儿童方面。最近计划制作一些折页进行投放,实际上我并没有参与这个设计和运作,不过还是在这里整理一些资料,算是抛砖引玉,希望这种类似的总结能够使工作更有针对性。

    既然限定在音像专柜上,那么就只有两块内容了:

    一、宣传页的设计

    单页和折页两种基本形式,在音像柜比较局促的情况下应该优先选择折页,充分利用空间。

    二、宣传页的陈列

    陈列架和陈列袋,架子的成本有点高,而且比较占地方;陈列袋则比较方便,比如利用订制的环保袋形式的陈列袋加上一个夹子扣在自己产品所在的音像架侧端即可。

    其基本要求是:

    • 单张/折页不得散乱置于柜台内外;
    • 可将不同产品的单张/折页置于一种产品的折页架内;
    • 不得将其他品牌单张/折页置于自家公司折页架内;
    • 如发现折页架背胶脱落,应立刻更换新的折页架,并将背胶加固;
    • 尽可能避免折页架内无单张/折页的现象;
    • 要保证各家零售店至少有一个产品折页架;
    • 不允许在地上出现公司折页及其它宣传物料;
    • 不允许在顾客面前出现破损的公司单张/折页。
  • windows7播放视频时出现nv4_mini.sys蓝屏

    装了一个jujumao版的windows7,驱动都是用的原来xp的。不过看照片或者视频就出现蓝屏,相关的驱动就是nv4_mini.sys,升级显卡驱动为vista版本之后问题解决,不知道重启后如何。晚了,睡啦

    win7

  • 变革的两种方式如何选择

    变革是很有意思的,上面想变,下面想变,中间不想变。根据需求理论,上面的需要的已经到了较高的层次,那就是自我实现,是成就感,下面的尚在搞定生活的层次。而中间的理论上应该是构建人际和谐的状态,但中国的现实却使得中间这部分人异化了。他们在解决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之后进入了一个苍茫的地带,那么并不进一步追求友情、爱情和性亲密,而是极力的扩大前面两个层次的需求,变成了一个个怪兽。

    因为中间的阻碍,上面和下面就很难合谋,从而使得变革很难进行,所以很多人提出企业要扁平化,其实就是为了想着法地剔除中间这帮人,比如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很引以为豪的变革得益于很多老员工的退休。不过,估计很多单位没这么幸运,等不到这个时刻就死掉了。那么当这个中间群体还不那么老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一种是从制度上步步为营,逐步改变利益格局;一种是立起炉灶,转移资源甚至是重建资源。

    如何选择?谁来选择?当然是上面的人了。下面的人唯一的选择就是要么留下,要么离开。

    先说说第一种,本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就我所知说一说。首先上面的找到下面的期望变革的那部分人,尤其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那个。然后跟他们合谋,甚至密谋,建立制度,保障他们开展业务所需要的条件,在影响到资金安全的时候就向中间的人发出号召,让他们做贡献。其实这个影响不大,中间的人往往丧失民心,没什么影响力。

    另一种呢,就像长江文艺一般,转换阵地,另起炉灶,全新体制。200万的投入相对其原单位来说乃九牛一毛,而其意义远大于此。当然,别人会不会这样搞就看他怎么想了。

    总之,这样做的目的是跟上市场发展,提升快速响应能力,由此才可以利用既有资源,转化出可见的价值。至于选择哪种方式,抛硬币吧。

  • 餐厅是适合的头脑风暴的地方吗?

    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维基上主词条为“脑力激荡法”,维基上说明了具体形式和一些原则,但从这部分内容来看,并未显示餐厅不适合搞头脑风暴。

    而有些单位是喜欢在餐桌上谈事的,所以,这个场所大可暂时不去追究。

    但是头脑风暴应该是有个最大的前提的,即参与者所说的都是最真实的想法,是其思维的第一时间反应,这一个潜在的前提大概是我们这种餐桌头脑风暴的组织者所忽略的。

    那么进入另外一个话题,如何让你的员工讲真话呢?我没读过太多的管理学书籍,暂且不去广征博引。在尽量少的涉及改变历史因素的情况下,我认为给参与者一个平等的对待是最重要的,平等是什么?平等是搞这个风暴是真心的探讨并肯定会虚心地采纳部分意见,而不是推销一个既定方针。平等也是一个过程,比如在一部分既得利益者不求上进的时候把新增利益更多的倾向于创造利益者,而不是一直保持既有的分配比例。

    缺少这个平等将带来更坏的效果,领导无法听到基层的真实声音,一切皆为附和与沉默。

    那么反过来讲,如果既定了方针,怎么获得员工的支持呢?

    依我看,如果这个方针符合员工的预期,那就不要说了,大家肯定支持,如果有差距,比如你的员工思想水平不够、理解不透彻,那短期内恐怕只能以硬性指标和操作指引来约束,同时剩下的可操作的激励只有金钱了,这东西将直接导致要么把他逼跑,要么苟且留下。这是多么悲剧性的结果。

    科学发展观要真正的进入头脑,而不是一个幌子,还是引入科学的方法吧。当然,科学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客观、平等……上面说不折腾,我说不忽悠。

  • 小企业的负面公关

    武汉的复读学校竞争日益激烈,比如我所关心的一所学校甲就遭到疑似竞争对手学校乙的网络负面消息攻击,特征是同一段文字在百度贴吧和百度知道上粘来沾去,虽然变化了几个ID,但一个ID执着的发到好几个地方仍然让人无法相信这是学校甲自己的学生所为。

    为了处理这些负面信息,及时搜索并联系百度进行处理是必要的,比如贴吧的部分需要向webmaster@baidu.com发邮件并附上扫描的证件,知道部分则可以直接点击“举报”,百度响应的速度倒还可以,一般几个小时就有响应,只是贴吧的投诉方法在其指导信息与实际操作并不一致。

    作为小企业只是不得已的办法,不可能像三鹿或者曾哥那样给百度很多钱,让百度把屎吞下去。

    我曾提出以下三个对策:

    1. 自行搜索负面信息,并联系相关网站进行处理;

    2. 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

    3. 将所谓负面信息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辟专栏进行展示。

    第三条曾被领导称为:“可以上《焦点访谈》了”。当然,最后还是执行第一条罢了。

    之所以现在流行负面公关,一则很多人对网络形成单方面依赖,判断力有限,二则现在的企业家们也没有早先的人们那么有底气说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歪,置之不理不行,与之争论又很可能两败俱伤,让第三方得利。

    第三个原因是整个社会就是一个《无规则游戏》,那么大家就无法以较低成本达成协议或者默契了,只能苟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