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产品策划

  • 推荐两个教育资源网站:高考资源网和第二教育网

    高考资源网,域名www.ks5u.com,取的意思是考试无忧,算是紧跟求职类网站的命名潮流。汇集全国各省教育资源,主要客户为高中各学科教研组的单位客户。该网站曾参加第二届数字出版博览会。

    第二教育网,域名www.dearedu.com,把dear译为第二也是颇为有趣,不免想起《天下第二》那个搞笑电影。该网站创建于2002年,比上面那个2005年的早不少。

    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局之下,此类直接服务于一线教学的网站颇为中用,而且目前没有一家专业的考试服务公司来构建一个足够强大的试题库,以此造成了大量教学资源的开放版权的既成事实。按我的估计,在未来十到十五年的时间里,考试,尤其是中考、高考之类的重要考试,将全部由独立的考试服务机构承担,目前这种松散的资源将进一步结构化,为更高效率的考试服务提供基础。

    这样的机构出现的条件有两个:一则要有足够的资源积累,二则要有足够的信息技术能力。目前看来,出版社在这两方面均不占优势,要想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光靠行政资源是很难的。

  • 猜想:内容挖掘工具在反腐方面的应用

    但凡我们觉得讨厌的文风,自然有它独特的用词和结构,如此一来就完全可以纳入内容挖掘的范畴,并且用目前已有的技术进行分析,我突然有这么一个猜想:

    首先已经有检察机构的同志们在致力于构建一个相对完备的贪官信息库,由此我们反查他们曾经的讲话、文章,并进行分析,找出其特点,再把那些等待提拔的同志曾经的讲话、文章拿来分析(比如情感分析、具有假大空的那种性质的高频词等等),和咱们那些腐败官员的文风一比,大致也就可以算出一个此人腐败的几率了。

    这比反剽窃的要求更高,希望技术进步得更快一些。也希望有兴趣的机构给些赞助,这是个看得到收益的好事儿。

  • 2010.8.14走读大中华8.14 走读大中华 失子之殇

    我在想,该怎么找被拐卖的孩子呢?目前所见,基本上就是街头贴贴广告,网上传播一些挂着相关信息的孩子照片,而一直以为我都没办法判断这样的信息是真是假,甚至有些讨厌这样的信息出现,事实上,如果这样的信息没有一个集中的地方可归集,一方面可信度降低,一方面确实对某些QQ群正常的主题交流造成了干扰。

    我进行了简单的搜索,一些公安局的网站设置了类似的栏目,比如走失人口查询,北京公安局就有这样的数据库。问题是,被拐卖儿童经常是跨地域转移的,这个事情应该由公安部或者民政部之类的中央部门来做。全国联网的网上追逃已经普及了,这个事情为什么不能做呢?当然,前者是警届内部的信息共享,但拐卖孩子的人贩子才不会跟你共享什么信息,也唯有开放式的系统才能有效。

    或者有人这样做了,或者有很多网站已经被关了,我还是想作为一个信息工作者,我能找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帮助他们,为这个世界减少一些失子之殇,如果我做了,我大概会启用这个域名:http://shang.sincebirth.cn(失子之殇——中国大陆走失儿童开放信息库),如果你赞同这个方案,请在本文后评论留言。

  • 儿童出版物是如何命名的(一)

    在崇文书城看到《孩子喜欢的好故事(彩云卷)》,这里面的“彩云卷”是很熟悉的一个名字,看看旁边,还有星星卷、太阳卷、月亮卷之类,其实九通早教的产品也用过类似的命名法,比如成长树系列就有这样的编排。

    另外,简单一搜,也可以找到很多如此的命名,那么有什么规律呢?

    内幕很简单,比如你搜集到了100个故事,做成一册太厚了,就要做成多个分册,但是各个分册之间有没有明显的逻辑上的分类,所以干脆用太阳、星星、月亮这样没有在内容上明显指向的词来区分,实则没有什么含义,也不要去想。

    而另外一种命名,比如湖北九通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60年儿童歌曲精选》,几乎囊括了建国60年来所有广为传唱的优秀儿歌,共计260首,一共收录在10张CD中,而这10张CD的小标题则与这组歌曲的主题有关,比如颂祖国、爱亲人、爱校园等等,对于培养孩子的社会性有较明确的指向意义。

    所以,前一种方法是不得已而为之,似乎比搞一二三四卷来的好些,但也仅限于四个分册以内,多了就没法这么用了。

    只谈下我个人粗浅的认识,在这方面有待进一步学习。

  • 高考报志愿像是七百万人乃至两三亿人参加的赌博

    就目前的高考报志愿方式来讲,越来越觉得像是赌博。坐庄的永远有数不尽的手段控制结果,下注的只好心甘情愿的苦苦等待骰子停下。

    但即使是赌博,其实还有个几率可以计算的,建议各省志愿录取单位公布一个计算程序,实时的给出志愿录取的几率,让考生们多安心睡几个觉。免得“算志愿”搞那么山寨也不知道是该信还是不该信。

  • 21世纪中国校园第一大禁书《问死老师不偿命》

    《问死老师不偿命》一书由2000后的孩子们通过网络进行集体创作而成,洋洋数百万字,依照中小学课本的编排顺序,相对应的罗列了一个全新的十万个为什么。该书在中小学生中间已经广泛流传,复印版、手抄版、课本定制版、袖珍版,形式不一而足。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数百名中小学教师因无法承受提问的压力提出辞职。这些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比如“朱自清不吃美国面粉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由于该书未经证实出版,所以目前也没有正式的发行渠道,想看该书,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 基于ucenter的指纹识别实时考勤系统设计

    主要技术单元:
    1. 人员信息用ucenter管理;
    2. 指纹识别仪可以用笔记本上的或者另购,几十元到一两百元;
    3. 指纹识别组件,有中控等收费版,也有免费版,如: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biometricsdk/
    4. 如果采用.net开发,则需要一个.net版的ucenter客户端。

    使用情景描述:

    用基于UCHOME来组织线上活动,网站用户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时收集指纹数据;

    用户进入活动现场扫描指纹,系统通过ucenter“记录”提交其状态,如“某某几点几分参加了某活动”;

    用户离开活动现场再次扫描指纹,系统通过ucenter“记录”提交其状态,如“某某几点几分离开了某活动”;

    当然,也可以另外建一个表记录用户行为。

  • 谁来做农家书屋的书目联机检索系统

    农家书屋作为社区图书馆的一种,其服务范围一定程度上局限于人们可承受步行距离。同时也正是为此,其藏书量必然有限。那么如何互通有无?当然,这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了,实际情况是到目前为止,网络上除了邀功请赏的新闻报道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农家书屋的具体信息。

    我想农家书屋从虚变实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应该接受这个过程,同时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选择更好的路径去推进它,比如我预料后面的发展可能会是这样的:

    1. 政府投资的意愿阶段性减弱,而民间意愿日渐强烈;
    2. 有识之士以回馈社会的态度介入到农家书屋的运作中,像做支教老师那样去教给人们如何管理和利用他们有限的知识资源;
    3. 伴随着出版社抢着上目录的意愿减小,民营书商在国家建立的这个体系基础上趁虚而入,为民众提供实用的图书,周到的服务,以此形成一个更大的市场空间;
    4. 志愿者和书商的共同参与使得书目数据交换成为可能,第三方联机检索系统出现并逐渐确立地位,一方面为书商提供市场推广咨询,一方面为民众提供“跨屋借阅”;
    5. 农家书屋联机检索系统区别于OCLC的专家式服务界面,更加强调易用性,以及地域内的资源整合,但仍然可以和OCLC联机。

    以上内容纯属臆测,希望图书馆学的同学弄个项目研究研究。

    我的小项目:中国农家书屋地图——基于谷歌的电子地图标注服务

  • 微型房地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微型旅馆

    过去商务旅馆瞄准的是整体商务客群,现在经过精准的切割定位,已经有更多的形式产生。例如大家最熟知的日本胶囊旅馆(capsule hotel),最先针对的是赶不上地铁回家的加班族,而平价精品旅馆的主要诉求对象是年轻雅痞型的都市旅客,另外机场旅馆如英国的YOTEL则是针对国际商务客,还有经济型商务旅馆像中国的7天连锁酒店等所瞄准的,是大都会区域型商务人士。【更多

    评:胶囊旅馆这样的狭小空间只适合短住,时间长了会造成心理问题,这跟脏乱一点还不一样,所以前两日新闻中的北京老伯搞微型旅馆应该不会长久下去。

    住房合租

    集中在考研一族、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之间,因此也有些房地产中介公司开始专门开发合租市场,比如“我爱我家”。

    自习合租

    合租自习室概念的兴起时伴随着考研热而来,随着高校扩招导致就业困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有的甚至考两三次,有的工作一段时间不满意又回来考研。但大学里面因扩招已经造成教室资源严重紧张,已经难以满足考研自习的需要,很多大学生不得不另外再去出钱自己在校外租房。随后又诞生了自习室合租,为考研一族提供专门化的服务。目前武汉大学考研自习室已经开始募集成员。

  • 凤凰网文章Digg改进赏析

    打开一篇新闻,比如:http://news.ifeng.com/opinion/economics/201004/0419_6437_1607390.shtml

    看文章结尾:

    当你点击了其中一项之后:

    是不是比直接显示出来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