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服装销售

收获爱
2007年的一个项目就涉及菜谱这东西,当时买了一大摞菜谱书,花花绿绿的挺好看,不过老大从上海美食协会的头那里听说,菜谱这东西很多都是所谓的大师们凭着想象搞出来,自己从来没去做过。
另外,我发现一个更大的问题,往往一本菜谱上的大部分菜看着挺好,但找不齐原料。就拿武汉来说,中百的生鲜做得比较好,但一般也是大众化的菜品,离我最近的武商量贩才就很少。看来要是生了娃,也要跟我受苦了,不过到时候应该会有动力骑车子去一公里外的中百吧。
前些日子听说老外的菜谱网拿了不少风投,这消息一出,国内的跟随者们应该也风起云涌了吧。不过光菜谱没用啊,一时的冲动而已,去了菜场却发现,鱼也不认识,菜也找不到。把超市的生鲜清单搞下来吧,超市不提供,可以派人去抄。上次自己做意面还是在武商量贩买的河北产的进口货,我那个汗。
希望八零后做了爸爸妈妈一定要自己动手做饭给宝宝吃,动起手来吧,光在开心网上偷菜不行,来“宝贝计划”学做菜吧。
一直苦恼的是认为自己还应该做更多的事,不管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在现在这个情况下,一旦自己失去了目标,那就更加苦恼。
曾经有一位很让人尊敬的长者给我把过脉,劝我不要活在别人的花环底下,我知道这里面的意思,我想尽力去做点什么,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像做程序员的时候,脑子很快,但敲键盘的手却抽筋了,不得不夹着双臂,努力的克制住抽搐,这倒也是一种眼高手低吧。我得把自己当回事儿,只是在当回事儿和不当回事儿之间有一个把握。
似乎两个极端我都有过了,你提醒的对,但过于悲观了。在严肃与不严肃之间如果10分计的话,我下一阶段大概要定在七分上。
日子过得很快,但我们的状况充分证明了时间是不均匀的。我这里慢些,你那里快些。所以,不要断了消息,多帮我对对时。
我总觉得表态这事儿不牢靠,顺着日子渐渐的就会发现变了。
上网只是04年才算正式开始的事,刚开始那会儿,QQ都让我兴奋了很长时间,之后我沉迷于在那台廉价的台式机上试装各种操作系统,甚至整整一周都在做着这一件事情,当然,中间也因为误操作拿着硬盘去做数据恢复。这也许是我探索的方式,当我逐渐学会了辨别网络上信息的真伪,我便一次次搜寻新的机会检验已经形成的规则,有时候错,有时候对,但只有当基本稳定之后我才会进入下一个阶段。现在,我要变形了。
每当这个时候,我需要选择新的领域的信息来充实,找到研究它的方法,书便是一个途径。所以,我看书基本上也是一阵子一阵子的。
当我为了找发票而发愁的时候,我知道这并不是我所擅长的,而且也不是我要精通的。我要把自己当回事儿,以至于到了别人也把我当回事儿的时候,那就真的是那么回事儿了,这是我在努力的。
投资:Education.com已经获得了三轮总计千余万美元投资,中国很多出版单位也在积极的做在线教育,投资也不少,但尚未达到这个规模。
内容:
待续……
7月31日,上海打浦桥公交车站。我坐在台阶上等同学,结果后面霹雳啪擦掉下来,很吓人啊!幸好没砸到,不过砸倒一个mm,十分钟后警察到了。
上海南站,摄于8月2日夜
这个主题属于终端销售物料陈列这一个话题的特殊情况。
九通电子音像出版社的音像产品集中在儿童方面。最近计划制作一些折页进行投放,实际上我并没有参与这个设计和运作,不过还是在这里整理一些资料,算是抛砖引玉,希望这种类似的总结能够使工作更有针对性。
既然限定在音像专柜上,那么就只有两块内容了:
一、宣传页的设计
单页和折页两种基本形式,在音像柜比较局促的情况下应该优先选择折页,充分利用空间。
二、宣传页的陈列
陈列架和陈列袋,架子的成本有点高,而且比较占地方;陈列袋则比较方便,比如利用订制的环保袋形式的陈列袋加上一个夹子扣在自己产品所在的音像架侧端即可。
其基本要求是:
变革是很有意思的,上面想变,下面想变,中间不想变。根据需求理论,上面的需要的已经到了较高的层次,那就是自我实现,是成就感,下面的尚在搞定生活的层次。而中间的理论上应该是构建人际和谐的状态,但中国的现实却使得中间这部分人异化了。他们在解决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之后进入了一个苍茫的地带,那么并不进一步追求友情、爱情和性亲密,而是极力的扩大前面两个层次的需求,变成了一个个怪兽。
变革是很有意思的,上面想变,下面想变,中间不想变。根据需求理论,上面的需要的已经到了较高的层次,那就是自我实现,是成就感,下面的尚在搞定生活的层次。而中间的理论上应该是构建人际和谐的状态,但中国的现实却使得中间这部分人异化了。他们在解决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之后进入了一个苍茫的地带,那么并不进一步追求友情、爱情和性亲密,而是极力的扩大前面两个层次的需求,变成了一个个怪兽。
因为中间的阻碍,上面和下面就很难合谋,从而使得变革很难进行,所以很多人提出企业要扁平化,其实就是为了想着法地剔除中间这帮人,比如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很引以为豪的变革得益于很多老员工的退休。不过,估计很多单位没这么幸运,等不到这个时刻就死掉了。那么当这个中间群体还不那么老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一种是从制度上步步为营,逐步改变利益格局;一种是立起炉灶,转移资源甚至是重建资源。
如何选择?谁来选择?当然是上面的人了。下面的人唯一的选择就是要么留下,要么离开。
先说说第一种,本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就我所知说一说。首先上面的找到下面的期望变革的那部分人,尤其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那个。然后跟他们合谋,甚至密谋,建立制度,保障他们开展业务所需要的条件,在影响到资金安全的时候就向中间的人发出号召,让他们做贡献。其实这个影响不大,中间的人往往丧失民心,没什么影响力。
另一种呢,就像长江文艺一般,转换阵地,另起炉灶,全新体制。200万的投入相对其原单位来说乃九牛一毛,而其意义远大于此。当然,别人会不会这样搞就看他怎么想了。
总之,这样做的目的是跟上市场发展,提升快速响应能力,由此才可以利用既有资源,转化出可见的价值。至于选择哪种方式,抛硬币吧。
头脑风暴,维基上主词条为“脑力激荡法”,维基上说明了具体形式和一些原则,但从这部分内容来看,并未显示餐厅不适合搞头脑风暴。
而有些单位是喜欢在餐桌上谈事的,所以,这个场所大可暂时不去追究。
但是头脑风暴应该是有个最大的前提的,即参与者所说的都是最真实的想法,是其思维的第一时间反应,这一个潜在的前提大概是我们这种餐桌头脑风暴的组织者所忽略的。
头脑风暴,维基上主词条为“脑力激荡法”,维基上说明了具体形式和一些原则,但从这部分内容来看,并未显示餐厅不适合搞头脑风暴。
而有些单位是喜欢在餐桌上谈事的,所以,这个场所大可暂时不去追究。
但是头脑风暴应该是有个最大的前提的,即参与者所说的都是最真实的想法,是其思维的第一时间反应,这一个潜在的前提大概是我们这种餐桌头脑风暴的组织者所忽略的。
那么进入另外一个话题,如何让你的员工讲真话呢?我没读过太多的管理学书籍,暂且不去广征博引。在尽量少的涉及改变历史因素的情况下,我认为给参与者一个平等的对待是最重要的,平等是什么?平等是搞这个风暴是真心的探讨并肯定会虚心地采纳部分意见,而不是推销一个既定方针。平等也是一个过程,比如在一部分既得利益者不求上进的时候把新增利益更多的倾向于创造利益者,而不是一直保持既有的分配比例。
缺少这个平等将带来更坏的效果,领导无法听到基层的真实声音,一切皆为附和与沉默。
那么反过来讲,如果既定了方针,怎么获得员工的支持呢?
依我看,如果这个方针符合员工的预期,那就不要说了,大家肯定支持,如果有差距,比如你的员工思想水平不够、理解不透彻,那短期内恐怕只能以硬性指标和操作指引来约束,同时剩下的可操作的激励只有金钱了,这东西将直接导致要么把他逼跑,要么苟且留下。这是多么悲剧性的结果。
科学发展观要真正的进入头脑,而不是一个幌子,还是引入科学的方法吧。当然,科学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客观、平等……上面说不折腾,我说不忽悠。